文献:探索小学生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
(2013-02-26 18:52:13)
标签:
xkt13180叶君教育 |
分类: 文献资料 |
探索小学生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作业这一基本活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目前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堂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作业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却依然关注不够。作业设计中依然存在“八多八少”现象,即模仿作业多,创造性作业少;封闭训练多,开放作业少;机械练习多,探究体验少;脱离实际练习多,联系生活实际少;限制思维作业多,解题策略多样化少;个体独立练习多,合作探索练习少;课内练习多,课外实践少;简单划一多,分层要求少。这样的作业设计,背离了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难以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基本理念。因此,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是广大一线教师走进新课程必须面对并解决的具体课题,对有效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四个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作业形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二)突破过去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个人模仿操作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确立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小学数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并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完成作业变成愉快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个性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三)《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流、互动、对话”。强调“经历与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一)研究内容:
以实验教材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为内容,开展如下作业设计研究:
1.优化小学数学基础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2.优化小学数学拓展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3.优化小学数学开放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4.优化小学数学合作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5.优化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6.优化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本课题已有的研究资料,吸收本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
2.调查法——用书面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召开有关教师学生座谈会进行调查。
通过相关调查,进行结果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原因,以确定矫正对策,指导研究活动,了解对策成效。
3.行动研究法——抓住作业设计中实际问题,提出假设,在实践中逐步发现作业分层设计的规律,掌握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提高作业分层练习的效率。
六、研究进度及成果形式
实验时间为二年,主要分四个阶段: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
1.收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
2.学习有关理论,开展专项培训,理解课题的意义,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二)课题研究组织准备(2009年7月—2009年8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分工,明确职责。
2.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三)课题尝试探索阶段(2009年9月—2011年4月)
1.继续进行教师培训。
2.方案的再分析与修改。
3.分年级段进行作业设计、尝试、探索。
(四)课题总结提高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
1.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2.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七、课题研的究任务保证措施
1.本课题研究,学校全力支持,保障有力。
2.本课题经全体成员充分讨论达成共识,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比较默契。
3.本课题的研究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指导,研究者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