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
民 颂(朗诵稿)
文/ 六盘散人
这是一片久历灾难与苦痛的土地,这是一片饱经沧桑与忧患的土地,这是一片浸透汗水与泪水的土地,这是一片生长信念与激情的土地。
巍巍六盘山,回荡着奋斗不息的呼喊;沧桑黄土塬,铭刻着探索前行的足迹。可是啊,奋斗的激情,融不化干旱的坚冰;探索的脚步,跨不过闭塞的闸门。
古老的西海固,仿佛一驾沉重的老马车,被死死圈囿在生存对抗的极限边缘,满载了祖祖辈辈改变命运的企盼,却走不出世世代代多灾多难的轮回。
多少年,一个声音在呼唤: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多少回,一个声音在忠告:跳出人与自然相互争夺、相互消磨的怪圈,把不适宜居住的地方还给大自然。
今天,投资105亿元,宁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态移民工程已然开启,35万生活在西海固极端环境下的困难群众,将从此摆脱命运的束缚,走向发展的新天地。
这是自治区统筹城乡、山川协调发展的大手笔,既是惠及最困难群众的民生工程,也是还自然以绿水青山的生态工程,更是促进社会和谐、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
涉及684个行政村、1655个自然村、35万人口的移民指标很快下达,5年搬迁、5年致富的宏伟计划付诸行动,2.28万憨厚朴实的彭阳人独得首府银川的特别垂青。
消息传来,偏远的山村一片欢腾。姑娘小伙儿奔走相告,心中升起无限憧憬;年长的老人拄杖兴叹,咱也当一回银川人!这一刻,移民干部成了老百姓最贴心的人。
一座座崭新的移民新村破土动工,一栋栋先进的设施暖棚相继建成,一支支移民培训的队伍走进了山村……搬迁的日程一天天临近,兴奋与不舍纠结着乡亲们的心。
舍不下苦了半辈子的山沟沟,摞不下钻了几十年的土窑洞,扔不下洒满血汗的坡坡地,撇不下能拉会驮的老耕牛……小草老树都有根,咱老百姓的乡情比黄土深。
故土难离也要离,乡情难舍还得舍。搬不出穷窝,拔不掉穷根,子子孙孙就别想过上好生活。心里亮得似明镜,可硬道理就是敌不过软心肠。
搬迁的车队排成行,催促的喇叭已鸣响。窑洞里吃罢最后一顿饭,祖宗坟头再上一柱香。车队缓缓绕山行,泪眼汪汪回头望:别了,我走不完的坡坡路;别了,我爬不完的疙瘩梁;……
搬迁不易,安置更难。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发改委、移民局的指导支持下,各县区凝聚全社会力量,在保障移民安居乐业上下足了功夫。
彭阳县首批迁入金凤区良田镇和顺新村的300户1200名移民,不仅每户分到了1套住房、1栋温棚、1个就业岗位,就连温棚里滴灌栽培的新鲜蔬菜都已早早育好。
同步迁入县内4个移民新村和1个劳务小区的1048户4717名移民,也同样实现了住房有保障,产业有方向,吃水行路更方便,上学就医不犯难。
工程实施仅仅一年,全区已完成移民搬迁3.05万人,可谓成效初显。这是自治区生态移民政策深得民心的结果,是各级各地移民干部不辞辛劳、共同努力的结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宁夏生态移民工程才刚刚起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有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发改委、移民局以及有关方面的周密组织和大力支持,此次生态移民工程一定能够顺利完成。古老的西海固一定能够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谱写出生态治理、脱贫致富的新篇章。
2012.1.8.
(图片来源:宁夏新闻网)
△ 2、宁夏极度干旱区面临搬迁的村庄。
△ 3、即将搬迁的回族媳妇站在自家的土窑洞前。
△ 4、简陋的土窑洞里寄托着移民群众难舍的乡情。
△ 5、崭新的移民新区小学迎来首批山区孩子。
△ 6、移民新村一角。
△ 7、新移民开启了新生活。
△
8、移民新区新建的风电场。
------------------------------------------------------------------------------------------
踏青赏花深度推荐:

汉中最美油菜花海图赏
春游汉中油菜花海景点线路指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