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豫海县旧址·宁夏同心清真大寺】(20图)
摄影:六盘散人
时间:2010年9月12日 地点:宁夏同心县城
器材:canon eos40d
ef17-40/f4 ef70-200/f4is
同心清真大寺是宁夏境内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在宁夏南部山区的穆斯林中影响极大,经堂教育很发达,历史上曾是该地区宗教学术活动的中心,曾有不少知名的穆斯林学者在这里求学讲道。
相传这座清真大寺始建于元末明初,在一座倾塌的喇嘛庙基础上改建而成,距今大约600年。明清两代,曾重修三次。1936年红军西征时,曾以大寺为会场召开各界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回族自治政府——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当年红一二四军在同心大聚会,后来成为红军西征的大本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作《西行漫记》封面的红军小号兵照片就拍摄在同心县。
同心清真大寺以汉式建筑为主体,又兼纳了伊斯兰风格的装饰,气势雄伟,装饰精美,是回汉文化交融的重要见证之一。以其浓厚的民族宗教特色和特殊的革命历史地位,于1958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该寺仅作为重要的革命旧址和伊斯兰学院对外开放,当地穆斯林日常礼拜活动已经移至附近的新寺,并不在此处进行了。
△ 2
大寺坐西向东,占地3542平方米,建筑气势雄伟,汉式风格为主,辅以伊斯兰教风格装饰,气势雄伟。
△ 3 大寺周围是近年新修的广场,1988立碑纪念。
△ 4 砌照正中是光绪年间雕刻的“月藏松柏”图,两边是“万物偏生沾主译,群迷普渡显圣恩”的砖雕对联。
△ 5 邦克楼位于三孔入口拱门之上,长宽均为8米,平面成正方形,是阿訇传呼穆斯林每天按时做礼拜的地方。
△ 6 邦克楼原为三层,在民国时期曾遭龙卷风毁坏,后重建为两层。
△ 7 由门通过卷洞,有台阶可登上高达7米的砖砌台基,台基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
△ 8 在门洞中遇见女子经学院的学生。
△ 9 寺院建筑全部建在高高的台基之上,整体风格继承了传统汉族古建的古朴庄重。
△ 10 砖砌木雕,檐椽交错,颇为壮观。
△ 11
△ 12
△ 13
△ 14
△ 15 邦克楼顶四角攒尖,柱枋之间装饰有精美的硬木挂落,精巧玲珑。
△ 16 礼拜大殿是寺的核心建筑,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式的建筑,由一个卷棚顶和两个九脊歇山顶前后勾连,室内全用木板铺地,可容800人作礼拜。门眉的牌匾上写着“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会址”字样。
△ 17
由于正值午休时间,不便打扰阿訇的清静,所以没有要求进入礼拜大殿,粗粗看了一圈就离开了。
△ 18 广场上行色匆匆的女子经学院学生。
△
19
古老的清真大寺已经被近年来所新修的广场和“标志”物所环绕,回头望去,颇有几份历史的纵深感。
△ 20
形同修女的学子们的细语和轻笑,却时时提醒我们,历史其实就是现实的一部分。
---------------------------------------------------------------------------------------------
附一: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拍摄于同心县预旺镇的红军小号兵照片,取名《抗战之声》。

附二:《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的封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