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2010-06-25 11:45:15)
标签:

孔子

表情

电影

杂谈

分类: 【珍奇典藏】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1

 

【孔子】 编剧:陈汗 江奇涛 何燕江  导演:胡玫   摄影:鲍德熹

时长:2小时  上映:2010年1月22日 出品: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电影《孔子》热映多时,周润发版的孔夫子形象想必已是尽人皆知了。

    孔夫子心怀远大治国理想,“知其不可而为之”,虽积极进取却处处碰壁,惶惶如丧家之犬,以至于落得个逍遥世外一心讲学传徒后世的清贫结局。从表面看,孔夫子似乎终其一生也未能成就什么大事,但实际上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大事,都能够石破天惊、荡涤尘埃,成为读书人的万世师表。与搏取一时之名,成就一身富贵相比较,要使一代代穷困潦倒而又矢志不移的读书人,能够在自己的言行之中时时获得人格的支撑和理想的共鸣,岂不更难!他把人做纯粹了,所以他成了圣人,而别人不能。

    当然圣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喜、笑、怒、骂,表情也一定不会比我们街拍的市井人物差,只不过时代久远,加上我们把圣人往往不当人看,所以隔膜了。《孔子》将夫子搬上了银幕,无疑给了我们一个直观的接近圣人的机会,虽然我们看到的其实还是演员周润发,但看到总会比看不到好。

    图片为《孔子》网络高清版“暴风影音”截屏,因为喜欢这些经典的表情,也希望基此练练抓拍。此记。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2、与老子神悟。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3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4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5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6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7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8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9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10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11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12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13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14、出游之前的困顿。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15、出游路上。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16、子见南子一节是最精彩的。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17、卫灵公之妻南子名声不佳,待人轻薄。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18、孔子面对诱惑,心生反感。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19、但南子一句:世人皆知先生辛苦,却不知先生辛苦之后的境界。让孔子一时眼圈都红了。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20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21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22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23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24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25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26、颜回溺水而忙,孔子悲痛欲绝。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27、听到子路战死的消息之后。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28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29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30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31、归国前夕。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32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33、再回鲁国。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34

孔圣人的经典表情

35

 

电影【孔子】简介

 

    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周润发饰)受到鲁定公(姚鲁饰)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实行自己的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但是,三桓独霸朝纲,也让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陈建斌饰)家奴免受陪葬,而与之结怨。他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马精武饰)和大夫黎鉏(王绘春饰)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发佞臣谋反,在平叛之后,季桓子假传圣旨,罢黜了孔子。从此,孔子率颜回(任泉饰)、子路等弟子开始游历各国。在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的尊重,获俸粟6万石。他见到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周迅饰),并在交谈中展现了正气凛然的君子风范。

 

    电影中的孔子虽然一直寻觅“知音”,但结局却知音寥寥。《孔子》的故事不是一部圣人传记,说到底是一部关于自我认同的故事。“孔子众门徒与孔子的关系”和“子见南子”是《孔子》的两大部分,无论是众门生还是南子,都是在彼时为数不多的孔子“知音”。而惨烈的不止是知音者寥寥,而是知音们的结局死的死,伤的伤,无一不以怅然落幕。所以本片着墨于“子见南子”与“颜回救书简”,孔子明知南子赏识他,亦无法留在卫国;明知颜回落水性命堪舆,亦无法营救——通篇其实是在制造一种关于人物的“无力感”:既无法改变时局,亦无法改变身边人的命运。

 

    这也是电影的另一个主题,就是孔子“无为”的由来。电影中年轻的孔子有一身鸿图抱负,不认同老子的“无为而治”,而希望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时局。但迎接他的却是其后的风餐露宿,颠沛流离,几近丧家之犬,理想主义要被挖空殆尽。在电影结尾,孔子的背影一袭白衣,与老子相若无几,他最终领会到“不参政事”以及“无为而治”,“改变不了世界,只能改变自己的内心。”电影看似描摹了一个理想主义失败者的落魄与无奈,实际上是叙述了另外的一番“豁然开朗”:以“传道授业解惑”来终其一生,用“无为”来“有为”,结尾孔子死后鲍德熹的镜头探到窗外,一片淡定从容的画卷,正与此心态相得益彰。

 

    电影讲到尾巴的时候已经立意鲜明,《孔子》从入世到出世,最后希望逃避政治与争端。“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戏中的孔子领悟到生命中弥足珍贵东西相当多:师生之情,知音之情,家园之情……而那些党同伐异的斗争并无意义。这也是这部电影为什么显得相当“中庸”的原因,因为他要表达的本身就是“无为”的价值观。因为缺失激烈的矛盾与可看性强的戏剧性斗争,所以电影节奏显得相当缓慢。不过原本希望“逃避政治”的《孔子》,却因循坠入戏外的“舆论口角”之中,这岂非另外一种黑色幽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