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摄影:六盘散人
地点:甘肃省华亭县马峡乡
时间:2010年5月2日
共20图
自华亭县城出发,沿省道(甘肃)304西行,不久便进入关山腹地。关山古称陇首、陇坂、陇坻,是陇山最为高峻险要的部分。陇山自北向南纵贯陕甘交界,于是地分关中、陇右。这里自古岭高谷深,林木丛生,难以逾越。古“丝绸之路”遇此阻隔形成了多支岔道,就近翻越关山的著名的“关陇大道”即从此经过,留下了许多传世辞章。如:岑参“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陇水不可听,鸣咽令人愁,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王维《陇头令》“长城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回照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杜甫“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高适“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流水无尽期,行人去未已。”从中可以窥见关山山区给古人心头留下的深重印迹。
如今,关山山区的交通状况虽大有改观,但自然阻隔形成的“世外桃源”仍随处可见。5月2日近午,我们进入关山脚下的马峡乡孟台村(或为年家山),其时人困马乏,见路边山中稍有人烟,便停车拍照,略事修整。此地苍山莽莽,森树萧萧,零星几户农庄,无不为巨壑深林阻隔,来往小路之险陡盘曲之状,令人望而生畏。看到农户周围一无耕作之田,二无采伐之迹,村民们到底靠什么生活呢?带着疑问,我们走进了公路边最近一处农户家。一打听,原来这里竟是传说中以上山采药、下地种药为生的“药人村”。
俗言:“靠山吃山”。此地历来木材、竹子、中药材资源丰富,村民祖祖辈辈靠编篓打筐绑扫帚、采植药材为生。90年代因气候反常,山中竹林忽然开花死去,加上实施退耕还林,村民们的山货买卖无以为继,只好靠采植药草为生。这里山深水浅,随处开一方陡坡地,即可栽植宿生草药,收获焙干后,自有外地药贩前来收购。如今中药材价格上升,药农们养家糊口并不困难。只是当地为加强林区保护,已将他们纳入移民范畴,看来这偏僻的“药人村”亦将难逃成为传说的命运。谈到村民们是否愿意外迁,去过川区百姓的光鲜生活时,这家户主却连连摇头叹息,可见故土难离、旧业难舍啊!此记。
2、站在公路边眺望,这是对面山中的药农人家。
3、谷底的几户,略有几亩薄田。
4、这一户耕牛也不少。
5、这一户距公路最近,是我们此番造访的一家。
6、正要前行,忽见头顶的山林中有两女子走过,呼喊搭腔,只听见几声“嘿嘿”便不见了人影。后来得知,正是要访问人家在外读书的两个女儿,回家度五一假日的,午饭后结伴上山采药去了。
7、见院中有人影走动,便决定上去看个究竟。
8、男主人正准备下地,见有人来,便早早蹲在路边等候。

9、深山人家狗狗特别厉害,女主人便手持树枝堵在狗屋门口,为我们保驾。
10、女主人挡不下,男主人就用锄头对付。那屋檐上用树枝搭起的架子便是凉药材用的。

11、女主人搭起门帘邀请我们进屋。

12、陈年的老屋是几辈子留下来的,虽然阴暗潮湿,但梁上挂着的腊肉却可以经年不坏。
13、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主人为我们讲述了他的家世和营生。
14、主人40开外年纪,三个孩子,长女在外打工,次女一子还在读中学,一家生计全靠药材维持。
15、坐在堂屋内亦可悠然见南山。深山中野猪甚多,常常给药农带来很大威胁。
16、堂屋后面有一眼山泉,泉水清冽,供一家人生活之用绰绰有余。
17、在院子里盘桓,女人还是为我们挡狗,男人则蹲在院边拉话,山居生活的恬淡安然无处不在。
18、我们告辞离开,男人要下地锄药,女人立在院边目送。老林还是忍不住再拍一张。
19、离开药农之家,我们向公路走去。
20、回眸。这里应为孟台村,刚才访问过的人家在此路下行5、6里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