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窑洞民居文化庄院董子塬陇东国庆六盘散人摄影旅游 |
分类: 【光影随行】 |
【国庆陇东行·寻访古庄窑
图2:河道崖壁上久已废弃的“明庄窑”。
图3:山区废旧庄窑与新庄窑并存的情景。
图4:董志塬上,此次寻访到的最大的四方型“地坑庄”。
图5:同上,靠公路一侧的窑洞已经坍塌殆尽。
图6:同上,“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这里是生产队的饲养场,后来分配农户居住,现在人已住进了平房,
这里就成为专门放置柴草杂物的地方了。
图7:同上,闲置的曾用来饲养兔子的笼子。
图8:同上,出入该庄院的“洞子门”及门楼。
图9:另一处属于“半明半暗”样式的庄院,北高南低,出入的通道是一个阶梯式斜坡。
图10:窑洞也已不再住人,而成为一个古老的背影。
图11:庄窑火炕的穿山式烟囱。
图12:正在居住的一户“地坑庄”。出入的斜坡和门洞。
图13:窑洞的门、窗和高窗。
图14:正在居住的一孔正窑,纸糊的窗格保留了传统的风情。
图15:窑洞的火炕。
图16:同上,炕头的锅台、案板。
图17:在这里居住的老大妈。
图18:“地坑庄”的排水是关键,这里居住的大叔在介绍排水的地窖。
图19:门洞里闲置的挑水扁担。
图20:厚实的门洞,一夫可当关也。
图21:门洞顶上高高搁起的叉把农具。
图22:在此独守的老两口。三个儿子都已住进了砖瓦房。
图23:老人家的孙儿摘果子慰劳,老林深受感动,要求合影。
图24:废弃的“地坑庄”大部分已经重新填埋,整理为耕地。
图25:但也有新的庄窑修建起来。
相关链接:
林生库视角:地
野狼摄影博客:陇原掠影——百姓生活篇【原创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