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话奥运:最令人感动的两个细节

标签:
评赛观赛奥运会栾菊杰朱启南六盘散人杂谈 |
分类: 【随感杂谈】 |
8月11日比赛结束后栾菊杰拿出了早已准备的标语“祖国好”向观众展示。
-
文/六盘散人
外行话奥运:最令人感动的两个细节
子农活的父亲,如今年过八旬耳背眼花,居然还在乡下的老家里这么喜欢地看着奥运,而且投入得这么深,令我感动。看来咱北京举办奥运会,的确起到了为全民普及奥运知识和奥运体验的目的了。
(24年前的栾菊杰)
获得奥运会击剑金牌的亚洲运动员。一篇名为
“扬眉剑出鞘”的报告文学,使她成为80年代
中国青年的偶像。其后她移居加拿大从事教练工作,并做了4个孩子的母亲。24年后,为了拿到北京奥运会入场券,她重返剑坛并先后历时15个月独自奔波15个国家参加了数十场比赛以获取积分,终于在今年7月50岁生日之际回到了北京。以加拿大奥运代表团运动员身份如愿以偿地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并在首轮战胜了非洲锦标赛冠军。栾菊杰的奥运比赛结束了,她的得出之路大约也已经走到了尽头,但她走得那么从容、自信、精彩。她的奥运之行完全超越了对于奖牌的渴求,完全沉浸于对比赛的享受之中,沉浸于对祖国这场“大热闹”的参与之中,可谓最本真地体现了奥运的和谐性。可敬,可叹!!
(8月11日奥运射击馆颁奖现场,朱启南向观众鞠躬“致歉”。)
是否太不人道了呢?我们对于金牌的迷恋是否过头了呢?我们是否需要从金牌情结中走出来,得体地大气地站起来呢?让奥运多一些和谐自在吧!
朱启南在领奖台上挥洒伤心的眼泪
图片来源:百度、央视网
附相关博文链接:
附一:栾菊杰简历
1973年入南京业余体校,1975年入江苏队。
最好成绩:
第23届奥运会女子花剑冠军
运动成绩:
1978年在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上获亚军,是1901年以来首位进入该项赛事的亚洲选手
1978年 获第8届亚运会女子花剑冠军
1979年 获第4届全国运动会女子花剑冠军
1981年获第36届世界击剑世界锦标赛女子花剑亚军
1983年在第6届国际女子花剑比赛中获冠军,同年获第5届全运会女子花剑团体冠军、个人亚军
1984年 获世界击剑锦标赛女子花剑冠军
1984年 获第23届奥运会女子花剑冠军
1986年获第1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员女子花剑团体冠军
1987年获第6届全运会女子花剑团体第三名
有“东方第一剑”的美誉
所获荣誉:
1979年、1984年两次当选为全国十佳运动员
1978年、1984年两次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4年 当选为建国35年以来杰出运动员
1983年,在德国举行的第6届国际女子花剑比赛中,她依仗手中的利剑,力挫各路高手,独占鳌头,成为亚洲第一个在世界剑坛折桂的人。
附二:朱启南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