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考校长和中层干部的工作

(2008-10-27 15:02:06)
标签:

中层干部

校长

捡急

更高

软肋

教育

分类: 学习培训

1021,昌平五中张玉泉校长“青年干部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思考校长和中层干部的工作

张校长曾经是我中学时的学校校长。毕业16年后,再次听到校长的教诲,内心的激动确实无以言表。仔细回味张校长的讲课,梳理所记录的笔记,觉得不妨从张校长所讲内容总结起、思考起。从一名中层干部的角度去思考一下校长的工作和反思中层干部的工作。

一、我要站到什么位置上思考工作,思考什么,怎么思考?

作为一名中层干部,上有领导下有兵。如果仅仅限于应付、被动的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应当说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或优秀的中层干部,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要想领导所想。作为校长,时刻思考着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似乎我们只要按照校长的意图落实就可以了。其实,校长所考虑的只是学校发展的大框架、大方向,具体的工作实施还是需要中层干部来给予落实的。如果作为中层干部,没有吃透校长所想,就不能理解校长的工作意图,那么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走向偏差,最终导致徒劳无功。正如一个例子:某公司领导要考查三个下属,说港口有一艘船,船上一有批货物,请三个下属在一天之内提供相关信息。一名下属很快回复,说已经打电话给他的朋友,这名朋友与那货物的老板认识,决定晚上请朋友和货物老板吃饭,但得明天才能得到详细的信息。第二名下属很快也回来了,汇报了货物的相关情况以及具体数目。第三名下属晚一些才回来,不仅汇报了货物的具体情况,还打听了货物的价格,以及同等货物的价位比较,并提出了适当的采购工作方案。作为落实层面的中层干部,做工作时,应当作这三个下属的那一个呢?所以在工作中,不仅需要我们会干活,更要会想领导所想,与校长的发展思路保持一致,才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促进学校发展,干出成绩,成就自己的事业。

其次,要会梳理工作。每天的工作一大堆,是被工作追着跑,还是有条理的理着干?张校长的讲课很清晰的说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干工作要抓什么?要抓重点工作、抓薄弱项、抓代表性工作。重点工作就要思考学校近期工作重点和远期工作目标,把重点抓住,抓好、抓实。薄弱项就要发现自己工作的软肋,所负责工作的软肋,所管理教师的软肋,所管理学生的软肋,思考改进工作的途径、改进工作的策略和方法。代表性工作就要寻找工作的突破口,明确工作的亮点是什么,怎么把亮点做亮,做出彩儿。另一个就是分排出工作的轻重缓急。家有三件事,先捡急的办。不管有多少要做的工作,总是能分出工作层次来的。把工作分出层次,按不同办理顺序进行解决,就会有条不紊进行落实,而不会出现整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在干什么的现象。

第三,要懂因地制宜。我们在从事管理工作的时间中,不乏学习、参观。每名干部都见识过名校什么样子,听过名校长讲如何办学,看过名教师如何现场执教。但为什么不见我们的工作有进展呢?想起赵家刚老师的总结“听课时心潮湃,讨论时慷慨激昂,工作时满眼迷茫。”为什么会迷茫?关键在于我们还没有懂得如何把拿来的东西,因地制宜的用在自己学校的工作上、发展上。要因地制宜,一方面需要研究校情、分析地域特点。不分析校情,就不会搞清学校发展的现状;不分析师情,就不会搞清教师工作的状态与发展需求;不分析生情,就不会搞清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习。不分析地域特点,就不会搞清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地域人员构成现状和地域发展方向。学校、教师、学生和地域的特点促使我们必需思考如何将“拿来的”因地制宜用在自家身上。另一方面,需要分析、研究学校、师生的最近发展区。过高的口号只能是空想。哪些工作是我们跳一跳就能摘到的苹果?我们分年度来摘苹果,逐年积累起来的才是更大更好的苹果。

二、我要具有哪些素质,怎样提高自身素质?

德才兼备的干部是我们一直追求和需求的。作为青年干部,由于经验、阅历等缺乏,虽然品德上缺失不会太多,但是管理素质往往显得不足。从张校长的讲课中,体会到业务素质、语言素质和理论素质是急需补充的。

“自觉补充短缺经历。”非常实在而有效果的做法。作为某项业务工作的主管领导,不熟悉业务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在指挥、指导起来必然会犯常识性错误,让下属觉得主管领导是位门外汉,进而影响领导的形象,形成推进工作的阻碍。提高业务素质不仅要补充短缺的经历,还要“见识自己所主管工作的高品位”。了解此项工作的更高标准,更高层次是什么样子,什么要求。有着更高标准的工作目标模式,开展工作就更会有方向,有思路。

“批评到70-80%为宜”、“谈话要给人希望”。反映出作为领导干部语言素质的重要性。领导不能只会双手叉腰,指点江山,指责痛斥。领导优秀的语言素质带来的是极具魅力的人格素养。批评人,谁都可以做,但被批评的人是否心服口服,是否能够接受批评,这所体现的不仅是领导者的语言素质,更是语言艺术、管理艺术。语言交流是我们用得最多的沟通方式。正因为用得最多,最简单易行,也就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我们反思自己过去的工作,因语言表达不清而造成工作上的不必要麻烦的事例绝不是一件。

静下心来思考校长的工作和中层干部的工作,发现自身还有太多的内功需要修炼。

学习、思考、实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