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律二首·高阳酒徒

(2017-10-28 23:10:04)
标签:

高阳酒徒

郦食其

郦生

刘邦

韩信

分类: 阿杞诗画

    七律·高阳酒徒(一)

                    (平水韵·真)

                                  文◎阿杞哥

高阳狂士一奇人,嗜醉矜才不惜身。

汉主轻儒言挟侮,郦生抚剑语含嗔。

计谋邑宰夸谈客,悲婉齐烹戮酒神。

梓里犹传乡哲事,蹈危死义化遗尘。

                                                                 2017.10.20

http://s3/mw690/001kWdu7zy7fn42nn3A62&690

矜才:以才能自负。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宗衮尝曰:‘残人矜才,逆诈恃明,吾终身不为也。’”

汉主:指汉王刘邦。

轻儒:藐视儒生。

含嗔:带着生气或责怪的神情。

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

谈客:说客。《三国志·蜀志·简雍传》:先主至荆州,雍与麋竺、孙乾同为从事中郎,常为谈客,往来使命。”

齐烹:汉 初,郦食其为汉王游说齐王 ,齐王田广疑 郦食其出卖自己,便将其烹死。后世诗文中遂用为典实。唐·李咸用《依韵修睦上人山居》 不是不同明主意, 懒将脣舌与齐烹” 

酒神:指酒量大的人。

梓里:故乡。

乡哲:乡里的贤哲。

蹈危:谓经受危险。

遗尘:指前人行动所留的痕迹,此指精神。

http://s9/mw690/001kWdu7zy7fn3YMPbia8&690

    七律·高阳酒徒(二)

                  (平水韵·虞)

                               文◎阿杞哥

梓里狂生号酒徒,沛公初见斥庸儒。

计谋献策收城垒,巧辩求名捐血躯。

荣辱悲欢皆似梦,是非成败总虚无。

淮阴后死孤魂怨,广野蒙冤宁有辜?

                                                                   2017.10.25

http://s9/mw690/001kWdu7zy7fn44RfqU18&690

求名:谋求功名。原句为"殉名",按平仄改为“求名”。殉名:舍身以求名。《庄子·骈拇》:“士则以身殉名。”

血躯:指有生命的躯体。关汉卿《鲁斋郎》:他可便一上青山化血躯。《封神演义》第八九回:且人死不能復生,谁不爱此血躯,而轻弃以死耶!

淮阴:淮阴侯韩信。

广野:广野君,郦食其。

 

辜:罪也。

http://s7/mw690/001kWdu7zy7fn3VMZp4f6&690

http://s2/mw690/001kWdu7zy7fn3VmgDf81&690

http://s9/mw690/001kWdu7zy7fn3VxccEa8&690

http://s6/mw690/001kWdu7zy7fn3VslDf65&690

http://s10/mw690/001kWdu7zy7fn3VDZVf09&690

http://s8/mw690/001kWdu7zy7fn3VIftB77&690

    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开封杞县西南。秦末郦食其即此乡人,少有壮志,喜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嗜酒,后来只好充当看管门户的监门吏。县中官府和贤豪,都不敢任用,皆称之为狂生。他坚信不移等待时机。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打起“伐无道,除暴秦”的旗帜,于是天下群雄起而响应。时有项梁起兵会稽,刘邦起兵于沛,起义风暴席卷全国。陈胜、项梁等起义军路过高阳,皆为郦生鄙视,认为都是些鼠目寸光之辈,不能听大度之言的人,食其隐匿不出,静观时局发展。惟独沛公刘邦,“嫚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于是,他自荐于沛公。他自称高阳酒徒,刘邦见之。后遂用“高阳酒徒”指好饮酒而狂放不羁的人。

       刘邦接受郦食其的建议,决定先攻占陈地,并派遣郦食其为内应。郦食其来到县城,见陈留县令说陈秦之将,汉王将兴之理,希望他能投降刘邦。但县令惧怕秦法的苛重,不敢冒然从事,予以谢绝。就在当日夜半杀死县令,并将县令人头窬城而下,报之于沛公。刘邦见大事已成,引兵攻打县城,叫人用竹竿挑着县令人头,大声疾呼:“你们赶快投降,你们的县令已被砍头了!如若不然的话,后下城的也要斩头的!”城上守军见县令已死,无意再守,遂开城投降。刘邦进城得“其库兵食积粟留出入三月,从兵以万数,遂入破秦。”此皆高阳酒徒之功也。

       此后,刘邦封郦食其为广野君,郦食其还劝说其弟郦商率军数千人投奔刘邦,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郦食其为刘邦所器重,成为刘邦创业初期的重要谋士之一。后来他为刘邦游说四方,瓦解诸侯建立了不少功勋。楚汉相争时,他建议刘邦曰:“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定也。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距斐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劾实形之势,则天下之所归矣。”并请命去说服当时尚有兵众将广、割据一方的齐王田广。刘邦派其去游说田广。郦食其晓之天下利害,“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守备战,与郦生日纵酒。”此时,由于韩信乘机攻齐,为田广所误解,认为这是郦食其出卖了他,遂将郦食其烹杀。临死前,田广对其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郦生对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而公不为若更言。”慨然就义。

       (韩信听说郦食其没费吹灰之力,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取得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心中很不服气,乘夜幕的掩护,带兵越过平原偷袭齐国。齐王田广听说汉兵已到,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对郦食其说:“如果你能阻止汉军进攻的话,我让你活着,若不然的话,我就要烹杀了你!”郦生说:“干大事业的人不拘小节,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别人责备。我不会替你再去游说韩信!”这样,齐王便烹杀了郦食其,带兵向东逃跑而去。)

 

       郦食其和郦商之墓皆在杞县高阳镇。汉十二年(前195年)建广野君郦食其墓,文帝元年(179年)建曲周侯郦商墓。二墓冢东西相并。东汉延熹六年于墓后建郦生祠,雍丘令董生命县人苌照为文立碑。清乾隆六年(1741年)奉文饬修,院内植青松翠柏。

 http://s5/mw690/001kWdu7zy7fn473WdK54&690


陆机:“恢恢广野,诞节令图。进竭嘉谟,退守名都。东窥白马,北距飞狐。即仓敖庾,据险三涂。切东践,汉风载徂。身死于齐,非说之辜。我皇实念,言祚尔孤。”

王夫之:毒天下而以自毒者,其唯贪功之人乎!郦生说下齐,齐已受命,而汉东北之虑纾,项羽右臂之援绝矣。黥布,盗也,一从汉背楚而终不可叛。况诸田之耿介,可以保其安枕于汉也亡疑。乃韩信一启贪功之心,从蒯彻之说,疾击已降,而郦生烹;历下之军,喋血盈野,

诸田卒以殄其宗。惨矣哉!贪功之念发于隐微,而血已漂橹也。

 http://s9/mw690/001kWdu7zy7fn49pdc4a8&690


《史记》中的传记:

    郦生食其者①,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②,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③,县中皆谓之狂生④。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⑤,郦生闻其将皆握齱好苛礼自用⑥,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⑦,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⑧。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⑨,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⑩。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①郦食者:作者也称他为郦生。生,指有才学之人,也为读书人的通称,和我们今天称先生有些类似。②落魄:穷困潦倒,很不得意。③役:任意驱使。④狂生:放荡不羁的人。⑤徇地:攻占土地。徇,夺取。⑥握齱:同“龌龊”,指器量狭小,拘泥于小节。苛礼:指苛细繁琐的礼节。自用:自以为是。⑦麾下:部下。麾,古代用以指挥军队的旗帜。里:古时居民聚居的地方,在本文中特指故乡。⑧邑:旧时县的别称。⑨慢而易人:傲慢而看不起人。⑩莫为我先:没有人替我作介绍。先,先导,引见。

若:你。溲溺:解小便。溺,同“尿”。

弟:但,只管。

诫:原指文告,引申为嘱告。

 http://s3/mw690/001kWdu7zy7fn4bn1Qu72&690


    沛公至高阳传舍①,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②,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③,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④,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⑤?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⑥!夫天下同苦秦久矣⑦,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⑧,起摄衣⑨,延郦生上坐⑩,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郦生言其弟郦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郦生常为说客,驰使诸侯。

①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②谒:请见,进见。一般用于下对上,幼对长。这里指请求接见的名片。③倨:通“踞”,叉开双腿坐着,以这种姿势见宾客,是一种不礼貌的态度。④长揖不拜:行一个大的拱手礼而没有跪拜,表示对刘邦并不十分尊敬。⑤足下:古时称呼对方的敬辞。⑥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竖,竖子,小子。⑦苦秦:被秦所残害、迫害。⑧辍:停止。⑨起摄衣:站起身来,整理好衣服。⑩延:邀请。

六国:指战国时除去秦之外的山东六国。

从横:即“纵横”,合纵连横,战国时的两派,合纵为反秦派,连横为和秦派。

冲:交通要道。

令下足下:让他向您投降。“令下”之“下”,降服之意。

http://s16/mw690/001kWdu7zy7fn4dkSHd3f&690 

    初①,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踵军门上谒曰②:“高阳贱民郦食其,窃闻沛公暴露③,将兵助楚讨不义,敬劳从者,愿得望见,口画天下便事。”使者入通,沛公方洗,问使者曰:“何如人也?”使者对曰:“状貌类大儒,衣儒衣,冠侧注④。”沛公曰:“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⑤:“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还走,复入报曰:“客,天下壮士也,叱臣,臣恐,至失谒。曰‘走!复入言,而公高阳酒徒也’。”沛公遽雪足杖矛曰⑥:“延客入!”

①初:当初。按:本段及下二段文字并非司马迁原作,清人梁玉绳云:“郦生事不应复出于《朱建传》尾,且《史》无两存之例,其为羼入无疑,……是后人因其小有异同而附之,又误置于《建传》末。”(《史记志疑》)可资参考。②踵(zhǒng,肿)军门:走到军门前。③暴露:露天而处,即下文“暴衣露冠”之谓,指南征北战,身经风霜雨雪,酷暑严寒。暴(pù,瀑),日晒。露,露浸。④冠侧注:头戴侧注冠。侧注冠,又名高山冠。战国时齐王赐给拜见者的头冠。⑤瞋目案剑:瞪圆双眼,手按宝剑,骂人之怒态。案,同“按”。⑥雪足:擦干了脚。

 http://s5/mw690/001kWdu7zy7fn4f5Dko14&690


    郦生入,揖沛公曰:“足下甚苦,暴衣露冠,将兵助楚讨不义,足下何不自喜也①?臣愿以事见,而曰‘吾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夫足下欲兴天下之大事而成天下之大功,而以目皮相②,恐失天下之能士。且吾度足下之智不如吾③,勇又不如吾。若欲就天下而不相见,窃为足下失之。”沛公谢曰:“乡者闻先生之容④,今见先生之意矣。”乃延而坐之,问所以取天下者。郦生曰:“夫足下欲成大功,不如止陈留。陈留者,天下之据冲也⑤,兵之会地也,积粟数千万石,城守甚坚。臣素善其令,愿为足下说之。不听臣,臣请为足下杀之,而下陈留。足下将陈留之众,据陈留之城,而食其积粟,招天下之从兵;从兵已成,足下横行天下,莫能有害足下者矣。”沛公曰:“敬闻命矣。”

①自喜:自爱,自重。②以目皮相:只从外面来看人取士。③度:推测,估计。④乡:音、义同“向”,从前,此处指刚才。⑤据冲:可以依靠的交通要地。

 

    于是郦生乃夜见陈留令,说之曰:“夫秦为无道而天下畔之,今足下与天下从则可以成大功。今独为亡秦婴城而坚守①,臣窃为足下危之。”陈留令曰:“秦法至重也,不可以妄言,妄言者无类②,吾不可以应。先生所以教臣者,非臣之意也,愿勿复道。”郦生留宿卧,夜半时斩陈留令首,踰城而下报沛公。沛公引兵攻城,县令首于长竿以示城上人③,曰:“趣下④,而令头已断矣!今后下者必先斩之!”于是陈留人见令已死,遂相率而下沛公。沛公舍陈留南城门上,因其库兵,食积粟,留出入三月,从兵以万数,遂入破秦。

①婴城而坚守:指依靠城墙的保护而固守不降。婴,以城环绕。②无类:无遗类,指灭族。③县:同“悬”,悬挂。④趣下:尽快投降。趣(cù,促),尽快,急速。下,投降。

 http://s5/mw690/001kWdu7zy7fn4gk1Xm84&690

    汉三年秋①,项羽击汉,拔荥阳,汉兵遁保巩、洛②。楚人闻淮阴侯破赵③,彭越数反梁地,则分兵救之。淮阴方东击齐,汉王数困荥阳、成皋,计欲捐成皋以东④,屯巩、洛以拒楚。郦生因曰:“臣闻知天之天者⑤,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夫敖仓⑥,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適卒分守成皋⑦,此乃天所以资汉也。方今楚易取而汉反却,自夺其便,臣窃以为过矣。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⑧,工女下机⑨,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⑩,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今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间将二十万之众,军于历城,诸田宗强,负海阻河济,南近楚,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藩。”上曰:“善”。

 ①汉三年:即汉王三年,这一年是公元前。③淮阴侯:指韩信。④捐:舍弃。⑤天之天:比喻在重要事物中的最重要部分。⑥敖仓:秦代所建的粮仓名。在河南荥阳县东北敖山之上。⑦適卒:因罪被征发的士兵。適,通“谪”。⑧释耒:放下农具。耒,耜的木柄。⑨工女:指从事纺织的女子。⑩杜大行之道:堵塞、截断太行的交通。杜,堵塞。太行,即太行山。蜚狐之口:指蜚狐岭的险要关口。白马之津:古渡口名,为古代军事要地。

负海阻河济,指齐国的地形背靠大海,倚仗着黄河、济水为天然屏障。负,背靠。阻,恃,依。

东藩:东面的属国。

 

    乃从其画①,复守敖仓,而使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得保也。”齐王曰:“天下何所归?”曰:“归汉。”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戳力西面击秦②,约先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先入咸阳,项王负约不与而王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③,汉王闻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④,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⑤。项王有倍约之名⑥,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⑦;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⑧,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⑨。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⑩;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

 ①画:谋划,计策。②戮力:并力,齐心协力。③迁杀:在迁徙的途中暗杀。④赂:财物。⑤方船:两船相并。⑥倍约:违背协议。倍,通“背”。⑦刓(wán,玩):通“玩”。反复抚摸。⑧畔:通“叛”。背叛。⑨坐而策:毫不费力地任意驱使。策,鞭策,驱赶。⑩社稷:土地神和谷神,以古代帝王都要祭祀社、稷,社稷就成为国家政权的标志。

 http://s2/mw690/001kWdu7zy7fn4ledwJc1&690

    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①,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②,盛德不辞让③。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亨郦生④,引兵东走。

①伏轼:凭轼,手握车轼,意指乘车。轼,车箱前扶手横木。②细谨:拘于小节,谨小慎微。③不辞让:不怕别人责难。让,以辞相责。④亨:同“烹”。此处指一种用大锅煮杀人的酷刑。

 

    汉十二年①,曲周侯郦商以丞相将兵击黥布有功。高祖举列侯功臣②,思郦食其。郦食其子疥数将兵,功未当侯,上以其父故,封疥为高梁侯。后更食武遂,嗣三世③。元狩元年中④,武遂侯平坐诈诏衡山王取百斤金⑤,当弃市⑥,病死,国除也。

 ①汉十二年:即汉高祖十二年,这一年是公元前195年。②举:提拔,此处是分封之意。③嗣:继承,接续。④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元狩是汉武帝的第四个年号。⑤坐诈诏:因为假冒皇帝的诏书而犯罪。⑥弃市:古代的一种死刑,在闹市执行,将尸体暴露街头。

 

 http://s15/mw690/001kWdu7zy7fn4nQEiya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