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城纪念柱”与“建都纪念阙”

标签:
北京历史建城纪念阙旅游 |
分类: 游走拍图 |
北京“建城纪念柱”与“建都纪念阙”
北京“建城纪念柱”
1995年,为纪念北京建城3040年,北京市在宣武区广安门外的滨河公园建起一座“蓟城纪念柱”,并特请侯仁之撰写《北京建城记》。
纪念北京3040年建城史的“蓟城纪念柱”由25块花岗石砌装而成,柱子顶部正面镏金雕刻“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惟周其名曰蓟”。纪念柱高9米,基座改为正方形。
http://s9/bmiddle/490c2bcfta0ca64b55378&690
上图:“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惟周,其名曰蓟”
http://s9/bmiddle/490c2bcfta0ca67bf8958&690
附:侯仁之先生撰写的碑文《北京建城记》
北京“建都纪念阙”——见证850年建都史
金中都在北京城的变迁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公元1153年,金中都建城,这被确认为北京建都之始。2003年,为纪念北京建都850周年,北京市又在“蓟城纪念柱”南面、滨河公园内的金中都大安殿遗址上筑起一座造型独特的“北京建都纪念阙”。
http://s1/bmiddle/490c2bcfta0ca83be89d0&690
http://s8/bmiddle/490c2bcfta0ca866d48d7&690
广安门滨河路景观:
http://s1/bmiddle/490c2bcfta0da88ccb220&690
http://s6/bmiddle/490c2bcfta0da8ba39bb5&690
http://s16/bmiddle/490c2bcfta0da8e29762f&690
附:侯仁之先生撰写的碑文
北京建城记
北京建城之始,其名曰蓟。《礼记·乐记》载,孔子授徒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史记·燕召公世家》称:“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在蓟之西南约百里。春秋时期,燕并蓟,移治蓟城。蓟城核心部位在今宣武区,地近华北大平原北端,系中原与塞上来往交通之枢纽。
蓟之得名源于蓟丘。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有记曰:“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矣。”证以同书所记蓟城之河湖水系,其中心位置适在今宣武区广安门内外。
蓟城四界,初见于《太平寰宇记》所引《郡国志》,其书不晚于唐代,所记蓟城“南北九里,东西七里”,呈长方形。有可资考证者,即其西南两墙外,为今莲花河故道所经;其东墙内有唐代悯忠寺,即今法源寺。
历唐至辽,初设五京,以蓟城为南京,实系陪都。今之天宁寺塔,即当时城中巨构。金朝继起,扩建其东西南三面,改称中都,是为北京正式建都之始。惜其宫阙苑囿湮废已久,残留至今者惟鱼藻池一处,即今宣武区之青年湖。
金元易代之际,于中都东北郊外更建大都。明初缩减大都北部,改称北平;其后展筑南墙,始称北京;及至中叶,加筑外城,乃将古代蓟城之东部纳入城中。历明及清,相沿至今,遂为我人民首都之规划建设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今日北京城起源于蓟,蓟城之中心在宣武区。其地承前启后,源远流长。立石为记,永志不忘。时在纪念北京建城之三千又四十年。
北京建都记
唐代幽州是北方的军事重镇,也是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交汇融合之地,幽州治府治幽州城的中心位置在现今宣武区。
唐幽州城四至大致是:东垣在今北京宣武区烂缦胡同与法源寺之间的南北一线。西垣在今北京宣武区会城门村以东之小马厂、北京钢厂院内东侧、甘石桥东侧的南北一线。其西侧傍今莲花河(古洗马沟),当为唐幽州城的西城壕。南垣在今北京宣武区白纸坊东、西大街一线。北垣在今北京西城区头发胡同及白云观以西土城台之东西一线。其北的受水河胡同至白云观北墙外小河之东西一线当是唐幽州城北城壕。
摘自:曹子西主编《北京通史》第2卷102页
北京古城肇兴于周初之分封,初为蓟。及辽代,建南京,又称燕京,为陪都。金朝继起,于贞元元年即公元1153年,迁都燕京,营建中都,此乃北京正式建都之始,其城址之中心,在今宣武区广安门南。
金中都以辽南京旧城为基础,扩东、南、西三面有差,而北面依旧。城池呈方形,实测四面城墙,东长4510米,西长4530米,南长4750米,北长4900米。四面城垣各开三门,北城垣复增一门,共十三门。城内置六十二坊,前朝后市,街如棋盘。
皇城略居全城中心,四面各一门。正南宣阳门内有街直通皇宫应天门前之横街,两侧建千步廊,廊东有太庙,西有中央衙署。宫城位居皇城东偏,宫室建筑分为三路,结构严谨。中路殿宇九重,前有大安、仁政两殿,为常朝之所,后有后宫,为帝、后所居。主殿大安殿建于三层露台之上,规模宏伟。东路有东宫、寿康宫、内省诸建筑,西路有蓬莱院、泰和宫等建筑。宫城内西南偶凿鱼藻池,建鱼藻殿,以为宫城之内苑,故址即今白纸坊桥西之青年湖。宫城迤东置太子东宫,迤西为同乐园,有瑶池等湖泊。
中都城之扩建,将西湖即今之莲花池下游河道纳入城中,导流入同乐园湖泊及鱼藻池,又经皇城前龙津桥下,转而向南,流出城外。公元199O年,在右安门外大街迤西之凉水河北岸发现其水关遗址,已就地建为辽金城垣博物馆。中都近郊建有行宫多处,其最著名者为万宁宫,故址在今北海公园处。元朝继起,就其址规划扩建大都城,遂为今日北京城奠定基础。
公元1990年两厢道路改造,市文物研究所沿宣武区滨河路两侧,探得金中都宫殿夯土十三处,南北分布逾千米,并作局部发掘,从而确定应天门、大安门和大安殿等遗址位置。公元2003年为金中都建都850周年,应宣武区人民政府之约,撰文以记北京建都之始,刊石于金中都大安殿故址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