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请别在你的身份前加那么多不自信的修饰
(2011-10-29 12:45:56)
在各种文字的记述和表述里,你见过“著名诗人李白”这种说法吗?但谁又能否认,李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不仅如此,人们在谈及李白时,甚至很少再使用诗人这个角色的标签,因为一代诗仙的名字,早已在人们的心中成了“诗人”甚或是“诗歌”的代名词。
但我相信,李白如果活到今天,也仍会非常非常珍视自己诗人这个身份的。或者说,一切心中对诗歌真正充满热爱与敬畏之人,都会像李白一样珍视诗人这个身份。
但在今天,往往有些诗人甚至是写了一辈子诗的人拎不清“诗人”这个词的分量,总是爱在“诗人”这个本已无限大的大词前面加一些花里胡哨的修饰语,比较典型的是“著名诗人”或“实力诗人”等说法。殊不知,李白之所以“著名“,在于千百年来人们的口口相传,李白的“实力”,更是由其诗歌文本的不朽所铸就。但我们仍不会称李白为“著名诗人”或“实力诗人”,因为“著名”也好,“实力”也好,都是无形的,且只存在于人心。
所以,当我每每看到自称或是他称的“著名诗人”或“实力诗人”等等字眼儿时,总有一种如见孔明兄高坐城头焚香抚琴的感觉。
近二十年来,随着诗歌渐渐回归其自有的社会角色,耐不住“寂寞”的诗人(我们姑且称之为诗人)也就越来越多。表现之一,就是制造各种“事件”以吸引圈内圈外的“眼球”,与此相伴的,是各种五花八门的“命名”,前有人们对“先锋诗人”身份的趋之若鹜,后有“民间诗人”与“知识分子诗人”之争。什么叫“先锋诗人”?中国现在还有诗歌烈士吗?什么叫“民间诗人”或“知识分子诗人”?在如此混乱不堪的时代,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正的知识分子情怀和彻底的民间立场,你还写什么诗啊?!包括类似“校园诗人”、“打工诗人”、“某某派诗人”等种种说法,说到底都是源于整个行业对诗人身份和“从业者”个人对自身写作的不自信。在我看来,诗就是诗,诗人就是诗人,甚至更没必要去刻意区分女诗人或男诗人,老诗人或年轻诗人。诗本身有性别吗?诗本身分老幼吗?
在一个真正的诗人眼里,诗人的命名本身,就已经是一顶最伟大的桂冠了。任何强加在诗人前面的修饰性词汇,都是对这一伟大身份的破坏——包括“伟大”这个词本身。
多年以来,笔者挣扎于厌世与遁世之间,所以一直远离人群,偏居一隅。穷半生精力,写作,和为人做嫁衣。其余的一切,皆已看轻、看淡和看透。惟其如此,我仍不敢对诗人这个称谓有半点懈怠。这匆匆一生,不管自己得到过什么失去过什么或还将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都不如死后能在松嫩平原的某一块稻田边或苍山洱海间的某一块土丘旁,有一块“诗人潘洗尘”五个字的哪怕是树皮刻的墓碑,让我心向往之。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