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园网站:中国诗坛2008年度十大新闻
(2009-01-11 13:21:24)分类: 资讯/图片/音画 |
▲中国首个现代诗歌博物馆落户四川罗江
3月,中国首个现当代诗歌博物馆在四川省罗江县开馆,该馆共投资800多万元,造型奇特,从高空看它的造型如同三个脚印,寓意“中国诗歌行走在大地上”。全馆分为“现代诗歌”和“当代诗歌”两个主题部分。展区以时间为序进行陈列,共收藏有诗人诗集、诗歌期刊400余件,对从“五四”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时期,中国诗歌史上重大的诗歌活动和诗人进行了系统展示。
▲中国首部校园诗歌史专著公开出版
4月,黄河出版社出版由姜红伟历时一年完成的中国首部校园诗歌史专著——《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校园诗歌运动备忘录》。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各地数以千万计的中学生诗歌爱好者揭竿而起,遥相呼应,在中国校园内外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这些中国当代诗坛的少年先锋队员们高举着一面鲜红的中学生校园诗大旗,创作诗歌、组织社团、创办报刊、印发诗集,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写下了灿烂、辉煌的篇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现象。该书30万字,首次披露了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内幕,全面回忆了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历史,填补了中国当代诗歌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极强的现场感和独家性、珍罕性。
▲“汶川大地震”引发全国全民“诗歌热潮”
5月12日,以四川汶川为中心发生了震级为8级共和国迄今最大的地震,之后大量的“地震诗”开始在各家诗歌网络论坛呈现,随后,《诗刊》等国内几乎所有的诗歌报刊都以 传单、专号、专刊、专辑等形式发表“地震诗”,国家多家出版社自行选编或由多家作协等单位选编了大量的“地震诗”选本出版,不少诗人还及时出版了个人的“地震诗”专著。《诗歌与人》、《独立》、《诗家园》等许多著名民办诗歌报刊也不甘落后,纷纷推出“地震诗”作品与评论选本或专辑。这些现象可谓是继“四五” 诗潮之后的又一次全国性的全民诗歌运动,甚至绝对地有过之而无不及。值得指出的是,这场诗歌大潮中多位诗评家和诗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对其中大量的伪劣之作进行了抵制和批判。
▲《中国诗人大辞典》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8月,中国诗歌学会主编的《中国诗人大辞典》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辞典以中国诗歌学会在册会员为主,并在此基础上收录了自愿申请并符合条件的诗人辞条,合计2334人。辞典收入2006年12月31日尚健在的诗人辞条(中国诗歌学会已故会长、副会长、理事不受此限制),目录所列诗人姓名或笔名的全称以姓氏笔画为序,辞典辞条内容包括:姓名、笔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籍贯、党派、学历、职务、职称、简历、社会职务、个人荣誉、开始发表作品时间、*时间、作品种类、作品名称和作品获奖情况等。
▲艾青、海子、昌耀纪念设施得以提高和建设
8月初,新疆石河子“艾青诗歌馆”开馆十年之后被国家旅游局晋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据悉,该馆已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和参加文化展览活动的人员及诗人作家达100万人次以上。
8月,“海子故居”经安徽省怀宁县人民政府批准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子故居”位于该县高河镇查湾村,是三开间砖瓦平房,占地面积为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大门头上由清朝书法家邓石如后裔邓晓峰题写的四个苍劲有力的行书“海子故居”,堂轩两边挂着放大了的海子在高中和大学时的黑白照片,中间有一段介绍海子的文字,左边张贴着海内外诗歌大家对海子的评价文字。
10月,在诗坛人士燎原、章治萍、肖黛、王若冰、成路、窦贤、之道和“诗家园”部分同仁等一些省内外诗坛人士多方面的倡议下,在青海省内外一些领导的支持下,经青海省湟源县有关方面多方努力,“昌耀纪念馆”在其县城丹噶尔初步建成并试开放。丹噶尔古城位于西宁至日月山(青海湖)之间,海拔3200米。据悉,“昌耀纪念馆”拟定于2009年下半年在第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期间正式对外开放。
▲泥马度出版民族史诗性质的大型作品集《汉史诗》
年中,北京诗人泥马度所著《汉史诗》(上、中、下部)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各新华书店发行。《汉史诗》共160余卷,55000余行,是作者20年磨一剑的民族史诗作品,试图从浩瀚纷乱的史籍中用诗行理出汉史一以贯之的脉络。《汉史诗》描写一场战争由无数子战争环绕,史籍作证,这是人类史独一无二的奇观。泥马度将其创造性地还原,三卷各自独立而又结成一个体系,整体归为大悲剧。在《汉史诗》里朝代被打通,融化,合为大道之行,揭示的秘密星罗棋布。著名诗人李小雨说:“《汉史诗》在泥马度言是三种史诗写法,这是一种挑战也是历史自身进程的必然。它将呈现人类的另一种悲剧方式。”该书责编、诗人洪烛认为,《汉史诗》必将成为新诗九十年标志性的建筑。
▲民刊《诗歌与人》、《独立》推出多本颇有价值的专号
年内,由广东诗人黄礼孩主编的民办诗刊《诗歌与人》除及时推出《汶川地震诗歌》和《疼痛与救赎:汶川地震诗歌写作反思与研究》两期专号外,还推出《新诗90年的序与跋》等专号,使这本民办诗刊延续了几年来的上乘办刊之路,确定了它做为新世纪共和国首席诗歌民刊的地位。
4月与12月,四川诗人发星除主编民刊《独立》、《彝风》外,又以“发星工作室”的名义独力分别推出两辑共8册“《独立》诗丛简朴系列”和“《独立》诗丛拾穗简朴系列”丛书。“简朴文丛”计有《爱的哲学》(周伦佐著,计6.5万字)、《人格建构学》(周伦佐著,计7.3万字)、《不死之鸟》(阿索拉毅著,计16万字)、《杂》(吉尔色尔著,计66首诗歌作品)。“拾穗简朴文丛”计有《世界现代诗大师六家长诗选集》、《周伦佑“文革”诗选》、《第三代女诗人长诗组诗选》、《90后诗人7家》。“文丛”在编辑理路上卓然不群,为读者和诗学研究打开了最新的阅读方向。发星的体制外出版行为全部为独资,除编辑角度新异外,印制装帧简朴,是中国当代体制外出版的重要收获。
▲继《海子评传》后燎原新作《昌耀评传》出版
▲《星星》下半月刊扎实出版“诗歌理论刊”
▲年内汉语诗坛著名人士不幸去世数创新世纪以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