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军事 |
商鞅:战国时期秦国的左庶长,法家的代表人物
主要历史功绩: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曾两次变法,此外还规定计量标准,统一度量衡等。古代史人即有对商鞅“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的评价,韩非子也说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宋代王安石更是赋诗曰:“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死亡方式:车裂(即五马分尸)
墓
晁错:西汉时期御史大夫
主要历史功绩:
在文帝时,晁错就对国家大事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都对以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贵粟疏》和《举贤良对策》等。景帝即位后,晁错位高权重,于是就向景帝提出削藩的建议,有名的《削藩策》就是出自此时。晁错削藩的建议,就连其本人也深知其危险程度,只不过此时的晁错已早把个人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了。
死亡方式:腰斩
墓
寇准:北宋时期的宰相
主要历史功绩: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萧太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率契丹军大举南侵攻宋。时任宰相职的寇准,力排众议,促请真宗亲征抗疗。宋真宗最后采纳了他的建议,亲抵沩州北城督战并获得全胜,保全了北宋王朝的奠严。可惜后来真宗的“澶渊之盟”,断送了胜利的果实。相传,寇准为官也十分的清正廉洁。
死亡方式:客死他乡(广东雷洲)
墓
刘伯温:明初弘文馆学士
主要历史功绩:
元至正二十年(1360),50岁的刘伯温在朱元璋盛情邀请下出山,并从此成了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刘伯温为明朝在统一中国创建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刘伯温对大明历法、律令的制订、南京城竽宫的修筑设计也曾作出贡献。而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在朱元璋大封功臣时,刘伯温不求名利,不以功臣自居,一再谦让,故官爵比其他功臣都低。
死亡方式:因被弃用忧愤而死(也有被毒死一说)
墓
张居正:明代内阁首辅
主要历史功绩:
万历初年,因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死亡方式:病死(死后被抄家清算)
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