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军事 |
正因为每个人都带着一份乡情,所以每个人也就都会按着本国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建筑住房、开店铺、起街名。比如,当时比利时人住的街道就叫比利时街(现比乐街),俄罗斯人聚集的地方就叫果戈里街,还有一条中国人居住的街,叫中国大街,就是现在有名的哈尔滨中央大街。直到今天,还有许多世世代代侨居在哈尔滨长达百年的俄罗斯人,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圈子,甚至还拥有自己的墓园。每年五月,哈尔滨到处盛开的有市花之称的丁香,就是19世纪末侨居哈尔滨的俄罗斯人向这个城市大量引种的,这些生长在俄罗斯国土上的庭院植物,一百年来在哈尔滨一直花香四溢、生生不息。浪漫的俄罗斯人还时常举办丁香花会。而随着1947年哈尔滨成为中国第一个被解放的大城市,更多的俄罗斯人来到了这里,建国初期在全国闻名暇迩的哈尔滨球林商店,连全部的售货员都是漂亮的俄罗斯姑娘。
1898年,中东铁路第一辆蒸汽机车开到了哈尔滨。随之,一座俄罗斯风格的火车站在哈尔滨建成(现已拆除),第一松花江大桥也于早些时候架设完成。紧接着,各国的商人们便纷纷寻占地界,大兴土木,拓展商机。
1900年初,俄国商人乌卢布列夫斯基看到聚集到哈尔滨的欧洲人越来越多,而当时的哈尔滨乃至全中国还没有一家啤酒厂,他就在新买卖街的黄金地段(现哈尔滨南岗区花园街东端)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啤酒厂——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即现在的哈尔滨啤酒集团),这就是现今的中国第四大啤酒企业哈尔滨啤酒集团。这家中国最老字号的啤酒厂,从最初由俄国人开办,到先后落入捷克人和日本人之手,此后又经历了50余年的国有阶段,2004年最终在香港股市被全球最大的啤酒企业——生产百威啤酒的美国AB公司以50多亿人民币的天价全资收购。
百年前的哈尔滨,不光啤酒开风气之先,领潮流之端,在其它很多方面也都独步先行于当时的中国:中国的第一家电影院、中国的第一家赛马场、中国最早的选美,以及图书馆、俱乐部、外国银行等等。
英国香港上海银行、汇丰银行,1923年(现中国银行兆麟支行)
老哈尔滨火车站(1904-1959)
中国大街(中央大街)欧洲味道十足,就好像是整条街道从圣
彼得堡搬过来似的
观众翘首企盼摇彩结果
赛马场内骏马奔驰,人声鼎沸
哈尔滨工业大学1920年第一届校长张学良
三三两两的外国人围坐在一起畅饮哈尔滨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