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书

标签:
读者原创版李丹崖文化 |
坐忘书
李丹崖
秋日的庄子祠,黄叶如雨,萧萧而下,燕子在檐下敛着足,气温有一些凉了,尤其是早间,落了些露水,已经到了“白露打枣、秋分卸梨”的季节。这样的早间,天地之间是有清气的,呼吸与吐纳之间,格外清爽,似喝了一杯清茶。
庄子是安静的,从古至今垂钓的,我只佩服两个人,一是姜太公,二是庄子。从名利的角度来说,似乎还是庄子更纯粹一些,淡泊明志,不愿做庙堂之上的高官,只甘心蜗居漆园老家,做一名小吏。
现如今,很多人倡导慢生活,其实,庄子才是慢生活的鼻祖。他的著作中有太多关于“慢”和“静”的内容。慢下来,自然就有安静。庄子独对秋水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的确,水在其安静的时候,是可以照见胡须和眉毛的,水静,更能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万物,或者说,万物皆入其胸怀。
我在庄子祠安静地坐着,闭着眼睛,听秋声。落叶一片片地在空中画着弧线落下来,簌簌地,嚓嚓地,哧啦哧啦,每一种树的叶子不同,落地的声响也不同。有蚂蚁在叶子上疾走,静下心来,蚂蚁的脚步声我们也是听的见的。
最好的早晨,秋虫也是噤声的。我就在庄子祠的院落里,听一听秋天的声场。落叶落在我的肩头,我坐着,俨然进入了庄子所倡导的坐忘的境界。坐忘,简而言之,就是坐着,忘了自己,忘了周遭,忘了世界,肉体凡胎忘掉了,我只剩下一枚躯壳,或者是一种容器,用来承载这个世界发生的声响,飘来的秋桂的清香,万物入我胸怀,我却只感受,不评价,不议论,接纳这个秋天给我安排的一切。如此,渐渐感知万物在秋天的况味。庄子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样的“坐忘”,让人觉得世界的秒针给拨慢了,甚至是静止了,我们就在这样的慢镜头里,游走如一条秋天的鱼。
秋天,用安静的方式,给自己营造一座高妙的心斋。这也是庄子的处世哲学。心斋并不来源于任何外来文化,而是出自庄子。庄子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者,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秋风过耳,亦走心,风入心,风也不是风了,而化作一股气息,一张一翕之间,感受万物在季节中推进的节奏。这节奏,无疑也是缓慢而沉稳的,令人看了就被这样美妙的心斋磁场给吸纳进去,变成它的追随者。
朝阳初升,有一缕秋光照在我的额头,我缓缓睁开眼睛。秋天就是好,秋高气爽,空气中的杂质似乎也少了很多。秋天,过滤了夏日的燥热,把污浊的气流过滤在这个季节之外,秋风袭来,人们就忘了昨日的热,欢喜心接纳当下的凉爽。人的顿悟,其实和温度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在凉爽舒适的情况下,往往更容易醒悟很多道理。这又让人想起庄子的“朝彻”,庄子说:“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庄子期望用发呆、坐忘的方式,来让人把自己的心情格式化,让人“复归于婴儿”,通过自然而然的淡化、遗忘一些糟粕的事物,接纳、更替一些新生的事物,这就是“朝彻”。
沏一杯茶,正欲要饮,一枚银杏叶落在了杯盏之中,茶的香,引得秋叶纷纷。这是没有完全按照安排的银杏叶,没有按照有轨的方式进行或发生,无轨道地漫游这个世界。这样的不追随,不迎合,自然而然,岂不大好。
(1366字)
《读者原创版》202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