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窗李丹崖文化 |
茶刀劈闲
李丹崖
饮茶,是古今文人的必备风雅之事。
茶逾千种,越陈越香的一般是普洱茶、老白茶、茯茶等,这些茶,要么压成饼,要么压成砖,经年之后,若要饮,需以茶刀来拆解。
陈茶似冬眠的草木,茶刀就是掀开他们被角喊他们起床的人。
茶刀拆解一饼茶的时候,有磨刀霍霍向草木的意思,茶刀不需要磨,一般不开刃,刀尖戳到一饼茶中,稍事活动,只一掀,再换个位置重做一遍刚才的动作,如是再三,很快,一饼茶就被拆解开。熟练的手工,顺着茶饼压制的纹理来,如庖丁解牛。老茶客拆茶不伤茶,茶很快就松散开来,恢复其压饼之前的样子。
拆开的茶饼,成块状,解茶,如纤手破新橙,拆解开的茶,水分更少一些,显得更加“精干”,干香更足,陈韵更幽。冲泡陈茶,用盖碗,普洱茶则需要盖碗搭配滤网,它们都是茶刀的好同事,一系列工序冲泡出来的茶,甘香、果香和可可香,各茶各不同。
茶刀拆解一饼茶,就好比是唤醒一饼茶。那些茶刀,材质可骨、可铁、可竹、可铜、可银,可金,可能是一根针,一只剪刀,一根钗子……多做得很有意趣,比如,鹤状的剪刀,鹤的嘴就是剪刀的刀口;再比如,有喜欢曹操诗词的老茶客,会特意定制一柄青釭剑的茶刀,可谓煞费苦心。
茶刀到底是谁发明的呢?
翻开陆羽的《茶经》,共十章,依次是: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显然,第四章讲的就是泡茶的器具。再翻阅第四章,陆羽在这一章节共讲述二十四种茶器:风炉,筥,炭挝,火夹,釜,交床,纸囊,碾,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荚,鹾簋,熟盂,碗,畚,扎,涤方,渣方,巾,具列,都篮。却唯独没有茶刀,仔细一想,这不奇怪,陆羽所在的时期,并没有普洱饼茶,甚至是没有普洱茶,要茶刀作甚?
据明朝万历年间的《滇略》所记述:“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足见明朝时才有普洱茶,尽管唐朝有所谓的“团茶”,是用碾碎的方式来煮,根本也用不到茶刀。陆羽是个唐朝人,所以陆羽是不可能发明茶刀的。
有人说,茶刀应该是元朝时期出现的,当时的蒙古人喜欢吃肉,吃肉喜欢用那种剔骨小刀,它应该是茶刀的前身,加之,吃肉以后,需要以茶来解,这样的游牧民族,多喜携带茶饼,茶饼则需要以茶刀来拆解。茶刀则应运而生。
其实,我认为茶刀是文人发明的,古代文人裁纸作画,用的那种竹木制的裁纸刀,可不就是茶刀的前身吗?况且,作画烹茶是一脉相承的文人雅事。
提及文人,很多文人雅士都唤茶刀为“劈闲刀”,古人挂画插花烹茶之时,轻刀试茶,满屋飘香。闲则饮茶,或者理解为:实在闲得无事可做的时候,不妨饮茶,让口腹之欢带给我们的生活一些意趣和浅喜。
(1060字)
《知识窗》2022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