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公报李丹崖文化 |
美器
李丹崖
一个人可以没脾气,但是,不能没美器。
美器,是个看起来就让人心生欢喜的词。和这个词谐音、近音的词太多:煤气、没气、没起、霉气……都不是什么好词,唯有美器,千呼万唤始出来地存在着,有一种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执著。
美器,顾名思义,就是美好的容器或器物。那么,这个“美好”怎么界定呢?千人千面,一千个人当中恐怕也有一万个汉姆雷特,乃至更多。从大众审美的角度考虑,美器或许是夹杂了这些因素的东西。
比如,博山炉的器型之美。这种风行于中国汉代和晋代的熏香器,上面呈山形,且是层峦叠嶂的那种,下面的托台亦典雅大气,上面的纹饰、云纹、人物、鸟兽看起来就让人觉得古代匠人的伟大,如此繁复的工序,是怎样铸造出来的呢?我常常对着一只博山炉发呆,常常把目光钻进博山炉上的深山中去,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这就是美器的吸引力。
再如,青铜簠的文化寓意。簠,是西周时期开始用来祭祀的物品,在春秋时期较为常见,多用来盛放五谷,祭天地,祈祷五谷丰登,是有极其良好的寓意的。在《周礼》中有明确的记载:“凡祭祀共簠簋。”簠的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我在故乡的博物馆中见到一对龙凤纹的青铜簠,端庄大气,很有意趣,遂萌生了要复制一对青铜簠的想法,并赋予它新的用途。比如,掀开青铜簠的上半部分,它是一个名片盒。旧时,五谷丰登就是人们的祈望,今天,人脉宽广就是我们的希冀,如此,雕刻有龙纹和凤纹的青铜簠出现在你的桌案之侧,亦是一件大雅之事。
还有,朋友正在用曾伯克父青铜组件做了一套火锅套装。这套美器迎合了很多人的爱国主义思想。这套青铜器曾被日本人盗到日本去,2019年追回。重获至宝,国人尤为看重,朋友老刘是个有情怀的人,重新开模具,做了一套火锅,其中有一款是曾伯克父盨原型器,上面沿用原铭文:“唯曾伯克父甘娄乃用作旅盨,子孙永宝。”做出来的美器小巧典雅,一人一锅,尊贵至极。
中国可以用来做美器的东西何其多,木器、石器、玉器、珊瑚……只要是肯动脑筋,肯发心思,就可能做出来与众不同的东西出来。前几天看一篇博文,说是一只美美的瓷瓶,唐代用来插花,元朝用来藏酒,明清用来装茶,那么,拿着这只瓷瓶的时候,俨然有唐朝的花香,元朝的酒香,明清的茶香。真是俏皮!
应该是《易经》中的句子:“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道寓于器,而达万物。中国的美器太多了,随便走进哪一家博物馆,没有令你艳羡的器具呢?稍加改造,就能夺人眼球。加之今人的许多极简风格的美器研发面试,让美器如繁花入眼。美器在眼,主宾皆熠熠生辉;美器在握,让人爱不释手。美器之美,美美与共也。
一个人可以藏起来脾气,更应该藏美器。
(1055字)
《大公报》2021年8月17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