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时茶摊

(2021-01-07 08:51:26)
标签:

扬子晚报

李丹崖

繁星

文化

旧时茶摊

旧时茶摊

李丹崖

每到天气炎热的时节,总想起多年前的一个茶摊。

茶摊在路边,随便搭了一个棚子,竹竿撑起来两只脚,另外两只脚是矮矮的屋檐的两角。那是一座两间连在一起的瓦屋,看样子,两间房也不是一起建成的,因为,一间是青砖,一间是红砖。瓦屋后面有一株很大的泡桐树,花开时,清香悠远。守着茶摊的是老两口,七十岁左右,手摇蒲扇,人很干净,看起来,面容也很慈祥。

茶摊在我家去镇子上初中的中间地带,我家距学校约十公里,我每周才回家一次,每次路过茶摊,都要歇一歇,喝上一杯茶。那时候,还不知道茶分绿茶红茶黑茶……只知道,开水中煮了东西,变了色的,统称“茶”。

现在想想,老人煮的应该是茉莉花茶吧,用很大的玻璃罐装着,玻璃罐应该是吃了黄桃罐头留下来的,足够大,老人的茶很受沿路经过的客人的欢迎。

来光顾茶摊的客人,多半是赶集走累了的乡下人,帮人拉货的行脚夫,还有,就是我这样的学生。那时的天气多热呀,热锅熥烤一般,我每次走到这里,都会咕咚咕咚喝上一罐茉莉花茶,茶多半是温热的,最能解暑。老两口看着我喝茶,面带微笑,还会不停嘱咐:“慢点喝,喝完免费再续。”

说这话,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事情了,那时候我才十二三岁的样子,一罐茶,才一毛钱,而且随便喝。有时候,在学校呆了一周,花光了所有的生活费,老两口索性就不要钱了,免费请我们喝一杯。老两口似乎子女都在外地,他们常说:“看着你们这些学生喝茶,就像看到了我自己的孩子在身边一样。”

有一年夏天,下了滂沱大雨,我还没有感到茶摊,就浑身浇了个水透,远远地望见了,老两口会撑着桐油味十足的油纸伞来接我。那天的雨下的也确实大,天黑了,都没有停的意思。路上,货车也多,怕我们有危险,老两口坚持留我住下。记得很清楚,我换了老大爷的干衣服,吃上了老阿妈擀的面,发了汗,才没有感冒。晚上,他们拿出了干净的凉被(应该是为他们的孩子准备的),铺好了,让我住下。那时候,没有电话,父亲看我没有回家,心急如焚,一路找着,直只找到茶摊,打探之间,才知道我被两位老人家收留了,感激得泪在眼眶。

后来,我喊两位老人家“爷爷奶奶”,视他们如亲人,甭管有钱没钱,都是茶摊喝茶,到了冬日,还能吃到老人家煮的羊杂汤,或者是刚出锅的小麻花。老人家的茶摊多小呀,两间屋,一副棚子,多年如一日,驿站一样,停歇着我的青春记忆。

大概我考上大学那年,两位老人相继离世,我去送老人家最后一程的时候,看到除了老人家的亲戚,还有很多熟悉的面孔,他们,都是老茶客,言谈之间,说起往事,才知道,他们或多或少都在老人家的茶摊留宿过。

时至今日,从事旅游行业的我,喝了太多地方的茶,不知怎的,每喝第一口,心里浮现的仍是旧时老人家的那个茶摊的味道。

1100字)

《扬子晚报》2021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在袁家村猫冬
后一篇:日光里的涡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