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暑记

(2019-08-14 07:58:20)
标签:

教师报

李丹崖

文化

消暑记

消暑记

李丹崖

炎炎夏日,天地之间的“烧烤模式”已经开启,每个人都在悄悄打造属于自己的“清凉帝国”。

清凉帝国可大可小。

小时候,盛夏来临,父亲从院子里的李树上摘下一筐涨红着紫色脸膛的李子,用一根绳子吊着,浸在家门前的老井里,半个时辰拿上来,那些李子犹如冰镇一般,吃起来冰爽怡人,让人的整个身体都激活了。

比这个更有意思的是,小时候,西瓜成熟的季节,陪大人一起在瓜地里搭建茅草房,晚上,睡在茅草房中看瓜,清风拂过,星月耀眼可人,大地渐渐降下她的温度来,愈加清凉。次日清晨,在瓜地里选一只带着露珠的西瓜,用拳头砸开,直接用手挖着吃,带着冰沙的西瓜,简直像一枚冰爽的手雷,吃下半只,一整天,暑气都不敢靠近。

伏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消暑招数。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这是记录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里宝钗所作的诗谜,答案是一件解暑用具,名曰“青奴”。青奴是一种圆柱形的竹编制品,竹子本身是寒凉的,中空,有脉脉竹香,也有丝丝凉意,是炎炎夏季古人的必备纳凉神器,可以当成枕头,也可以作为搁臂。在没有空调的时候,人们总能变着法子搭建自己的纳凉帝国。

古时,纳凉是一件全国范围内的大事,清代,河北承德建有避暑山庄,一年当中,皇帝有将近一半时间都是在这里办公的;在明代,人们纳凉的方式尤为独特,富贵人家会在自己的别墅里掘上数眼井,井水的凉气飘上来,清新爽凉,堪比今日之空调;宋代,皇帝还会赐给大臣们一种名为蜜沙冰”的美食,可以解暑,估摸着,也就是绿豆冰沙之类的吃食,淋上了蜂蜜,被御厨们一番设计,味美清凉,可解朝堂之上的久站之渴;在遥远的周朝,人们纳凉的用具就更加原始,他们会凿一眼很深的井,冬日,在井中藏冰,待到夏日,用以制作冰镇食品。科技不发达的古时候,人们的脑洞还是大开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帮自己解暑。

大自然的酷暑,以大自然的方式来消解,这是“道法自然”的一种绝妙阐释。换算到今人身上,“临渴掘井”的应激之法也不无可取之处。

在景德镇的旧货市场上,我见过发现许多瓷器的枕状物,一问方知是瓷枕,瓷枕均是伏天来用,夏日午后,枕上去小憩,有清凉解暑的功效,有的瓷枕内还可以灌水,凉意幽幽,果真有趣。

还有象征着中国才子玩物的折扇,象征着中国佳人标志的团扇,一方面有着良好的装饰效果,也有着极佳的纳凉功用。

热,是夏日的主旋律,也可以看成是夏季这个季节的“自嗨模式”,我们不妨效法古今聪慧之人,在自己“清凉帝国”的搭建上,不遗余力,不亦乐乎?

1030字)

《教师报》20198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秋风沉醉
后一篇:槐花几度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