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蛙鸣

标签:
辽宁青年李丹崖 |
移栽蛙鸣
李丹崖
我曾去过一个名叫“都市民宿”的地方,处在城市新区,紧邻许多新开发的旅游项目,由于来这里的消费人群多为青少年,人气爆棚,各种各样的民宿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都市民宿”旨在打造近郊都市桃花源,说白了,也就是想方设法营造乡村意境。这样的民宿与其他设施豪华、堪比星级酒店的住宿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入住率常年居高不下。
房客越多,老板越是千方百计地想着怎样创新。比如,在怎样营造乡村意境上,老板就奇招频出,在圆形的房舍上盖上稻草,营造茅屋的感觉;在别墅的外围插上篱笆,营造“风雪夜归人”的感觉;在房前屋后挂上一些农具,给人时时刻刻营造“农夫、山泉、有点田”的归隐意趣。
更高妙的要数,“都市民宿”的夜晚,还能听到蛙鸣,一开始,我以为是扬声器里故意制造出来的感觉,问了服务员才知道,老板为了让房客感受到“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听取蛙声一片”的氛围,专门挖了荷塘,垒了假山,还专门抓来了蝌蚪,反复实验水体环境,确保蝌蚪能顺利长成青蛙,让房客夜间听取蛙鸣。
这种“移栽”蛙鸣的招数不可谓不高妙。试想,蛙鸣能回忆到的乡村符号,除了犬吠、蝉唱、雄鸡唱晓,印象最深的就是蛙鸣,甚至蝉唱都市也可以听到,蛙鸣却“贵乎稀有”。
这些年,各种各样的旅游产品花招频出,但是,我觉得,最高妙的招数就是“返璞归真”,还原事物本来的样子,比如,乡村本来就是听蛙鸣的地方,夜色静谧,蛙声四起,枕着这样的蛙鸣入睡,仿佛可以闻到稻香、荷香,这样的梦也是香甜的。
(650字)
《辽宁青年》2019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