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金铃子,尽扫心灵之霾

标签:
草木芳菲李丹崖大公报 |
一颗金铃子,尽扫心灵之霾
李丹崖
朋友约我喝茶,已经提前几天告诉我了,再三强调,她会带金铃子给我吃。
金铃子?老实说,作为一名资深吃货的我,还真没有品尝过是何种滋味,甚至是闻所未闻。
这一日大雾霾,连日不开,穿越浓重的迷雾,我和朋友终于坐在茶馆里了,朋友神秘地从包里掏出来一个塑料袋子,袋子里装着一个牛皮纸信封,信封里裹着两个纺锤状的东西,拿出来一团金黄,我瞬间眼前一亮,这不就是小时候吃过的癞葡萄吗?
朋友笑了,骂我没情趣,在南方,称此物为“金铃子”。
我瞬间哑然。想起鲁迅所说,“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癞葡萄确实是我们小时候常吃的“零食”之一。
初见癞葡萄,我总以为是植物界的“癞蛤蟆”,甚至会想到,被人毒害过的癞蛤蟆,此生化作植物来寻仇,我不得不说,我自小便是个想象力极其丰富的人。
癞葡萄墨绿的叶子,生命力旺盛的藤蔓,爬到树上、墙头上,不多时,结了好几个纺锤一样大小的果子,先开始,长相真像苦瓜,成熟以后,通体金黄,掰开来,露出通红的果瓤,那是癞葡萄的籽,包裹在外面的果肉吃起来十分美味,香甜可口,味道的特别是属于独一份的。
癞葡萄之“癞”,癞在它的长相不讨人喜欢,通体长出来的凸起,像是毒瘤,更像是一只只倒挂在藤蔓上的金蟾,难怪农家栽种这种东西,一为满足口腹之欲,另外,据说也能招财。
我把这理解为,吃下癞葡萄,心情愉悦,干什么事情都能尽全力,勤劳能干,自然也就相当于“招财”了。万事万物都有他的客观规律存在,植物与人的关系也概莫能外。
老辈人都说,癞葡萄可以清热解烦,难怪吃下去,心情如此爽朗,吃下去,窗外的霾被愉悦的心情扫之一空。
朋友神秘地告诉我,她准备大面积种植癞葡萄,她还拿出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给我看——
清代王孟英著《随息居饮食谱》中有云:”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
老实说,这正是这个时代许多人所亟需的一种水果。在忙而盲的快节奏都市生活里,太需要一种类似于癞葡萄一样的水果来帮我们减压败火,带给我们一杯下午茶的好时光,或者是带给我们一种别样的神秘感受,类似于榴莲。
(900字)
《大公报》2017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