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熏牛肉

标签:
大公报李丹崖美食 |
义门熏牛肉
李丹崖
一道美食的诞生,多半承载一地风物,凝结着一个地方的人文意义,义门熏牛肉也不例外。
义门,位于安徽省涡阳县义门镇,古称“仪门”,即迎接天子之门,天子是谁?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到涡阳去拜谒老子,亳州知州在这里迎接他,后来就这样称呼下来,直至晚晴,为了避末代皇帝溥仪的名讳,“仪门”被改成了“义门”,沿用至今。
义门镇自古五谷丰登,土地肥沃,名人辈出。东汉时期的著名孝子韩伯愈就出生在此地,“伯愈泣杖”的典故大家都知道,被尊为“二十四孝”之一,如今,义门镇还有“泣杖祠”。韩伯愈何其孝顺,母亲爱吃牛肉,韩伯愈就千方百计帮母亲买来鲜牛肉,卤煮、烹炸,用烧饼夹着牛肉来吃,香味诱人,母亲久吃不厌。古时,又没有冰箱,牛肉的储存很成问题,韩伯愈经过多次实验,就研制了熏牛肉。
应该说,韩伯愈研制熏牛肉颇费了一番工夫。新买来的牛肉十斤,必须是牛腱肉,用盐巴和茴香粉来腌制,浇上卤水,放入缸中,腌料均匀地涂抹在上面,一层层码好,为了不让肉块发酵变质,还需要隔三差五“倒缸”,也就是上下翻动,这样,腌制的味道均匀,味道鲜美。有时候为了让肉理松软,还需要拿出肉块在树身上摔打,直至水分被甩干得差不多,肉质也松软了,方才放到缸内,用木炭来熏,熏好的牛肉易于储藏,可随时拿出来煮食。
煮食牛肉需要用地道药材,韩伯愈自知这里自古就是药都,药材从来不缺,许多名贵的药材,比如桂皮、丁香、草果、八角、生姜、花椒等按比例放入沸水,煮熟后,滤去水分,过油来烹炸,即可食用。这样做出来的牛肉肉质细腻,香味浓郁,入口易嚼,壮嘴,松脆,且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等养生保健功效。韩伯愈常常做给母亲吃,以博得母亲欢欣。
其实,义门镇自古属于亳州,在东汉时期,牛是主要的劳动力,是一家一户的宝,自古有“立春不鞭牛”之说,立春之后,就不能用鞭子来驱赶牛了,何况宰杀烹食?足见,孝顺的力量之大。
后来,义门镇多有孝子出现,他们也争相为母亲做这种熏牛肉,会不会做熏牛肉成了孝子与否的标准之一,于是,熏牛肉的做法逐渐传承下来,直至如今,成了义门镇乃至闻名全国的美食名片。
孝,是人间最可口的美味,香飘神州,沿袭千年,不绝如缕。一份义门熏牛肉,吃出浓浓的中华传统美德。
(930字)
《大公报》2017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