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月芋香

(2017-10-09 08:18:41)
标签:

大公报

李丹崖

美食

趣味杂谈

十月芋香

十月芋香

李丹崖

我一直认为,大多长相丑陋的食材,吃起来都相当美味,比如榴莲,比如土笋,再比如芋头。

芋头这个家伙,看起来就像是传说中的癞头和尚,看起来相貌丑陋,实则可能是得道高僧。

提及得道高僧,的确与芋头有着不解之缘。传说,深山古寺之中居住着一个癞头和尚,这位和尚常常被其他僧人看不起,因此,吃得都是残羹冷炙,住的是牛棚。但每逢月华如水时候,却不忘就着月光在牛棚诵经。一日,一个投宿的秀才到了这里,恰巧遇到癞头和尚在牛棚诵经,觉得他一定是活佛转世,赶忙去拜,并求癞头和尚指点迷津,为什么自己屡试不中。

癞头和尚这时候正在用干草烧芋头,吃掉半只芋头后,扔给秀才,说,吃吧。秀才拿起芋头,丝毫不嫌弃癞头和尚脏,分十口把芋头吃掉。癞头和尚问秀才,方才芋头吃了几口?秀才答:十口。癞头和尚笑了,说,那就许你十年职务吧!

后来,秀才高中状元,最终还当上了宰相,整整干了十年。

半颗芋头,十年宰相,何其划算?这是从传奇故事上读到的,早已忘了主人翁的名字,却准确地记住了那半颗残芋的神奇魔力。应该说,癞头和尚对秀才是有“知‘芋’之恩”的。

癞头和尚不愧是活佛转世,他最懂人间烟火,最知道芋头的美味。

翻阅《随园食单》,袁枚也偏爱芋头,对芋头不惜笔墨。

他先生写了芋头干的做法:“十月天晴时,取芋子、芋头,晒之极干,放草中,勿使冻伤。春间煮食,有自然之甘。俗人不知。”

好一个“俗人不知”,其实,现如今很多淳朴的乡下人都会做这种芋头干,尤其是在霜降以后,做得更好,味道尤佳。

芋头的做法不止一种。还可以用来煨肉煲汤。袁枚说,“芋性柔腻,入荤入素俱可。切碎作鸭羹,或用芋子煨肉;可同豆腐加酱油煨,选小芋子入嫩鸡煨汤,妙极。”

袁枚向来用字极简,却不简单,他的文向来只言片语,让人读来齿颊含香,回味悠长。他还在另一段文字里这样吃芋头,“芋煨极烂,入白菜心,烹之,加酱水调和,家常菜之最佳者。”一个小小的芋头,如此惹袁枚垂怜,估计在整本《随园食单》也不多见。

芋头的香在于整颗来吃,捣碎了吃更为时髦。西方人喜欢食芋泥,用来塑型,做一些小甜点,可口诱人。据说,福建人也爱吃,并对芋泥赋予了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做成太极图案,美其名曰“太极芋泥”。一听这名字,就让人觉得,有两股芋泥,化作两鱼,在味蕾上爽滑得跳着“芭蕾”。

美哉,芋头!

950

《大公报》20171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灌手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