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枕头馍

(2016-07-07 07:48:10)
标签:

大公报

李丹崖

美食悟语

枕头馍

枕头馍

李丹崖

枕头和馍,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物,但到了阜阳,两者就甜蜜地结合在一起。

沿淮一线,多种植小麦,作为面粉的母体,小麦是皖北平原一景,春来万顷葱绿,夏到麦浪金黄。可以说,小麦的整个生长周期,都是风景。带着光环走完一生的小麦,以满腔的洁白走向千家万户,到了阜阳,聪明的阜阳人就把面粉中赋予了地域特色,以皖北人的胸怀宽广出发,用米酒发酵,和面,盘面,把豪放刚强的力量,都浓缩到面粉中,这才有了阜阳的标志性美食:枕头馍。

枕头馍的由来,源于一个传说。话说南宋时期,著名抗金将领刘錡在阜阳抗击金兀术军队,当时,正值夏季,为了给将士们准备好充足的口粮,刘錡就让厨子想方设法做出一种易于储藏的食品,厨子经过深思熟虑,结合阜阳的地域优势,做出了一尺左右的卷子馍,每个重达两公斤左右。因为盘面时多为男子,力道被浓缩其中,吃起来特别劲道,因水分较少,当然易于储藏。士兵们征战累了,躺下来睡觉的时候,还可以把枕头馍当成枕头用,再食用的时候,只需要揭掉外面一层皮即可,两不耽误,一举多得。

据阜阳当地人介绍:“枕头馍其馍焦金黄,厚约半寸,香酥爽口;馍瓣洁白,层层相包,湿润柔筋,干而不燥,耐嚼而又松软;存数日之久,不霉不硬。”

我第一次吃枕头馍是在阜阳人开的馍店里那时候到八里河旅游饿极了出了门发现一家馍店买下半个与同行的人一掰两半就算四分之一我在五分钟内就把它“洗劫一空”,金黄的焦,松软的馍瓤,比一般的馒头更劲道,也比一般的馒头更壮嘴。

后来,到合肥上学,在姚公庙的集镇上,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看到了一家枕头馍店,那几年,我常常光顾这家店,以填补我对米饭的苍白感。那时候,不光我自己吃,还推荐给室友,去食堂里打回来雪菜肉丝,无需打米,佐以阜阳枕头馍,吃出了别样的滋味。

参加工作以后,我回到亳州,因为地缘关系,常去阜阳出差,我每次到都要带两个枕头馍回来,一个够自己家吃上两三天,另一个送邻居。我一直觉得,人吃面食,胃口上有一种踏实感,灵魂深处也有一种安妥感。

皖北大地上,几乎没有山峦,连块石头也很难找到,阜阳枕头馍,应该算是横亘在皖北人餐桌上的石头了,其质弥坚,像极了皖北人坚强的性格。

900字)

《大公报》2016年7月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