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风起兮吃荠菜

(2015-03-08 07:17:56)
标签:

合肥日报

李丹崖

故乡美味

杂谈


                                         

春风起兮吃荠菜

李丹崖

三月的皖北,田野如绸。行走在乡野,有女孩忙趁东风放纸鸢,累了,在春风里俯下身,摘下一朵荠菜花,粘在耳垂处,一边扮娇媚,一边感慨:瞧,这么好的野蔬转瞬就老了……

是的,春风一吹,就要朝田里跑了,鲜嫩的荠菜在湿润的土壤里伸展拳脚,且绿它的叶子,且张它的臂膀,握小铲子,随便挖那么半个时辰,就足够一天享用了。

荠菜生乡野,自古就是农家菜。明人陈继儒在《十亩之郊》里这样描述:“十亩之郊,菜叶荠花,抱瓮灌之,乐哉农家。”陈继儒真有先见之明,这么多年前就给当今的农家乐餐厅排好了菜谱,美哉乐哉,非荠菜莫属。

三春荠菜饶有味。可以在春水里洗净,上笼屉来蒸食,亦可剁碎了,与些许馓子在一起来包饺子。皖北有谚:“荠荠菜包扁食(素馅儿饺子),老娘分给我两碗吃。”意思是,荠菜饺子如此美味,非两碗不可罢休。

也可以与肉馅一起包饺子。早些年在合肥上学的那几年,可没少吃学校门口的那家荠菜饺子。那是一对年过五旬的老夫妻,一个擀面皮,一个包饺子,餐车上是一锅热汤,每每掀开锅盖,都有扑面而来的荠菜香,这种香味是属于春月的,也属于当年我的年龄段。

“荠味甘,人取其叶作菹及羹亦佳”。——这是《尔雅》对于荠菜的记载。菹是腌制的酸菜,羹自然就是汤类了。旧时,人们把荠菜捣碎了,和淀粉一起,做成荠菜羹,很受老人与孩子们的喜欢,这种汤羹又名“百岁羹”。鲁迅先生也爱吃这种汤羹,实因其30几岁牙齿就掉得差不多了,然喝汤,一直是他的最爱。

荠菜生乡间,在封建社会,乡间在一定程度上寓意寂苦。而荠菜无疑在漆黑夜幕上的“点点繁星”,它的味道是带着甜味的,也有些许清香,难怪《诗经》“邶风·谷风”有这样的句子:“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穿越千百年的历史时光,荠菜在丰厚的中华大地土壤上甘美如昔,丰盛了一代又一代国人的餐桌。春风一季又一季的吹拂着,绿了山野,人在春风里,辞旧迎新,荠菜也在春风里,一茬又一茬地吐露芬芳。多年以来,在故乡,荠菜一直是野生的,大棚播种总缺少了些许“甘味”,被一层厚厚的塑料纸蒙着,缺少了春风的浸染,味道上也没有厚度。所以,现如今,尽管菜市场里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荠菜,但还是春天的最应景,最合乎口味。

春天来时,铺开宣纸,用瘦金体临摹曹子建的《籍田赋》,写着“营畴万亩,厥田上上。奇柳夹路,名果被园。司农实掌,是谓公田……”这些句子,突然冒出来这样一句:“好甘者植乎荠。”想象力瞬间被曹植待到千百年前,也许在乡野,曹植挎个篮子,在皖北平原的大地上,且弯腰,对一棵荠菜吐露“暧昧”。

《合肥日报》2015年3月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来一碗牛筋面
后一篇:一声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