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阳菊

(2014-10-02 10:30:58)
标签:

大公报

故乡随笔

李丹崖

人生百味

                                                                                             

重阳菊

                                                                                         重阳菊
                                                                                         李丹崖
      重阳的天地里,浓浓的菊香把整个村庄乃至整个淮北平原都拢在怀里,村庄外是菊花,白中透着淡淡的黄,菊花丛中是村庄,铅灰色一片,像极了最素淡的水墨画。
      历代文人说,菊花有隐逸气息,或许是因为菊花生在乡野吧,也或许是因为菊花和陶渊明有关,那么,单从菊花的出身来看,说它隐逸有些牵强;若论文人气质,那些爱菊的文人,穿着长衫,立在秋野里,秋风里,衣衫飘扬,像极了那散淡的菊瓣。
      田畈被划分为一垄又一垄,菊花就站在田垄上。我曾问母亲,菊花为什么站得这样高?母亲答,菊花是娇贵的东西,受不了水淹,一场秋雨,它们很可能刚开花就夭折了。所以,为了保护菊花,农人们赐给它们以高高的田垄。
一朵菊里,都能看到一位中国古代文人。陶渊明、元稹、苏轼、杜甫……他们都是站在中国文化田垄上的“菊花”,只是,时局的流水太汹涌,他们脚下的“田垄”很快被冲垮了,于是,他们一片狼藉、萧索,难怪中国古代文人多半都不太幸福。
      我不太喜欢黄巢,把菊花当成自己的战争“赋比兴”,这种托物言志,把菊花推上了风口浪尖,这样的菊花有了杀气,不再是那样一棵棵生在乡野朴实土地上的黄花,他把“村姑”一样的菊花变成了“烈女”。这就不再可爱了。
      菊花逢重阳,重阳有菊花。菊花平添了重阳的香氛,重阳布置了菊花的气场。重阳,理应尊老,我所在的皖北农村,极少有人把重阳节称之为“老人节”,他们喜欢把这段日子称之为“收菊花的日子”,是的,至今回忆早年在乡间,仍有这样一帧帧影像在脑海边闪电影,祖母用镰刀收获了一捆菊花,怀抱着向板车走去,祖母消瘦,也似一朵秋菊,在人生的金秋里,吸着烟,时不时捏着一瓣菊在鼻边闻,真香呀!祖母不知道“菊有黄华”这样的句子,“真香呀”是她对菊花的最好赞美。
      我还忆起重阳的夜晚,即便是没有星月,田野里也不怎么黑,有菊如灯,白亮亮地照在田野里,它们在给天空点亮一盏盏星斗,带着香阵的星斗。他日你赐我光亮,今夜我供你芬芳。这是菊花的独白,也是故乡对夜空的倾诉。
      在城市的书房里,提笔写菊,今夜又是个阴天,站在窗口深嗅,隐约中,有来自故乡的菊香穿越城市的高楼大厦,来看我。念着“菊有黄华”的句子入梦,第二天醒来,有人敲门,开门一看,首先冲进来的是故乡泥土和秋菊的清香,是母亲,拎着一尼龙袋菊花进来,劈面就说:“明儿(我的乳名),拿你家枕头皮儿拿来,我给你做两副菊花枕头……”
(963字)
《大公报》2014年10月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父母制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