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草木有灵

(2014-07-18 15:13:13)
标签:

安徽青年报

草木记忆

李丹崖

草木有灵

草木有灵

李丹崖

一个清凉的夏日,在院子里浇花读书,接到快递公司电话,打开包裹一看,是苏州苏式生活的倡导者、著名作家叶正亭先生《绿肥红瘦》。翻开序言,读到一则故事:

“那次,我与朋友一起去周瘦鹃老先生故居小坐,看到周瘦老小女全全培育的一盆紫罗兰郁郁葱葱、繁花点点,禁不住想起周瘦老生前特别钟爱此花,想起他曾用秀丽的文字对它作过的精美描述,我们直夸周全的用心与孝心。她沉思良久,说,紫罗兰是他们家的家花,好多人因为喜欢,都分了根回去,但大多不成功。她说:“花花草草是通人性的”。周全的话,让我咀嚼良久。”

说实话,叶正亭先生的这则故事也让我思忖良久。

对于一个不养花的人来说,也许难以懂得。经常养花的人都知道,一盆盆花草,若是主人出差数日,交由别人来浇灌,也许比主人还要悉心,但花草的光鲜度却明显大不如前。好比一个人久违了恋人,为悦己者容。你若远离,我必暗淡。这样痴情,也是通灵之美。

喜欢玉石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辈子。玉石尚有报恩之心,何况是活生生的草木。人养草木,草悦人眼,花悦人心。这样一种“涵养”是在潜移默化之中的。

人对草木是格外依赖的。从两个成语可以看出来——

对于风景怡人的地方,人们喜欢说成是“山清水秀”;对于贫瘠荒芜的脂肪,人们则说成是“不毛之地”。可见,有无草木,生气不同,人心的感觉亦有分别。

想起少年时,在乡村度过的那段时光,印象如此深刻的原因,多亏了那些乡间的草木,几乎每件有意思的都和草木有关。如今,离开故乡多年,复回去,那些故园前后的草木,脉脉含情,我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相看两不厌”。

有个词叫“乱花渐欲迷人眼”,花草的迷人处,有时候远胜于人。生活中有太多的人,看花内心绚烂,看草内心葱茏,人对花草大都不挑剔,而对人却百般挑刺,睚眦必报。

花草,是无公害的。养在家里的花草,是最可托付心事的成员。人有时候会对沉默的花草倾诉,却不愿意对有回应的人吐露半个字。人对人的有戒备心的,对花草却一丝一毫也没有。

作家朱尔·乐纳尔说:“人类至少可以从一株树上学到三种美德:抬头仰看天空和流云,学会伫立不动,懂得怎样一声不吭。”是的,草木懂得守口如瓶,有时候,学会不说,远远要比说要重要。

草木最知道在什么时候开口。在风来的时候,人随树影婆娑荡漾。这时候,人来阅读一棵树,树展现给人以最鲜活的样子,最光鲜靓丽的表情,一颦一笑全是诗情画意。

其实,草木有灵,不仅表现在它的忠贞,更表现在针对不同人的心事,呈现的不同风姿。

1010字)

《安徽青年报》2014年7月1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