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逃离故乡

标签:
东方教育时报光阴随笔李丹崖杂谈 |
你可曾逃离故乡
李丹崖
很多人都有过逃离故乡的想法。尤其是在年轻人身上,正在发生,甚至是还在重演。
逃离故乡,是我们小小少年的情怀里最叛逆的一种情绪,也是最冲动的一种情怀。
我的故乡在北方小城。小城虽小,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底蕴深厚,孕育过老庄思想,以及曹操华佗这样的在历史天空闪耀过的人物,故乡的明清老街里有我的梦呓,曹操地下运兵道里有和我同伴们玩耍过的痕迹,小时候,我曾经在涡河泛舟,曾在陵西湖垂钓,无数次在宋汤河的垂柳阴下打盹儿……故乡的每一寸土地里,留下过我太多美好的回忆。
可是,不知在什么时候,我们发现故乡的街道愈加破旧,故乡的方言愈加土气,故乡人的穿着也不洋气,故乡的环境也愈加脏乱。
我在内心深处给自己一把过高的尺子,我总把故乡和那些全国一类二类城市相比,故乡的印象越来越模糊,故乡的格调越来越相形见绌。
于是,我高中的三年,一直是“逃离”在促使着我,努力学习,尽快走出去,很多年前,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高中毕业,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后,一个人拎着行李箱来到一座陌生的都市,异乡街头,炫彩的霓虹,川流不息的公交,忙碌的地铁的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真的发现视野一下子开阔了,仿佛心里的镜子被打开了。
在大学生活以及毕业后的那些年,我都在这座城市生活,也享受着都市生活带给我的便捷,但也饱尝了都市生活的艰辛。去经济开发区大学城和同学聚会一次,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去市区购物一次,需要将近50分钟,除了地域上的距离之远,我还发现,越是大城市,犄角旮旯的陋习和弊病也就越多,越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在一些少有人走的地方,就越存在“灯下黑”,出行成本过高,就业压力过大等问题接踵而至。
四年后,我毅然选择回到故乡。再一次近距离地感知故乡,才发现这些年我需要补的课太多太多,不知道什么时候,故乡的街道标牌整齐划一,游人如织穿行了明清老街上,在我家的店面前,常常有外地人从门前走过,一脸羡慕的表情。周末骑行涡河,两岸风光秀美,民风淳朴,乡村里鸡犬相闻,炊烟袅袅,一派和暖色。走在这样的城市,穿行在这样的乡间,作为一个本地人,我享受着这片土地的恩泽。
老辈人常说“身在福中不知福”。现在想想,钱钟书在围城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生活:“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我就是曾经那个城里人,当我真正走出去,不在身在此山中的时候,才发现故乡的美丽,有时候,有些事,距离真的可以产生美,当你还在故园唉声叹气,当你还在怨天尤人,也不妨出去走走,体验一下外界的心酸,你才会懂得家园的温暖。
不管你何时逃离故乡,故乡总能千方百计抓你愧疚的心回来。
(1060字)
《东方教育时报》2014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