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少年游

标签:
辽宁青年青春成长李丹崖杂谈 |
第一次少年游
李丹崖
上了火车,我还在哭泣,从兜里掏纸巾擦鼻涕的时候,突然发现一张纸条:孩子,别怪你爸,他也是为你好,记得,第一次洗衣服的时候跟我说一声。
我一个人出门旅行之前跟父亲吵了一架,原因是,父亲说,家里经济拮据,实在拿不起2000元供我去云南。而我,却一心想着云南的晴天丽日,想着回来后,写一些文字留给自己的青春。于是,旅行前夜,我和父亲闹掰了,他只甩给我500元钱,还有一句话——就这么多,剩余的想都不要想。
我才16岁,哪里有什么经济来源。我也能理解,父亲找了这么多借口来阻止我,无非还是关心我的安全,所以,快天亮的时候,他走进我的房间,抽起了烟,只到烟味把我从梦里呛醒,他说,要不,我陪你一起去吧,路上有个照应。
我把头别过去。父亲掩上门,出去了,窗外霜色重重。
我真的到了大理,拿着父亲甩给我的500元钱,真到了那里,才知道开销这么大,最便宜的宾馆也要80元一夜,何况还有旅游景点?三天不到,我身上就只有20元,连返程的车票也不够了,我拿起电话,几次想拨出去,又挂断了。
第三天的晚上,母亲给我打来电话,问我,孩子,洗衣服了吗?
我有气无力地说,没有。
母亲让我打开衣裤的夹层,我带着疑问照做了,打开以后,才发现里面有一个硬邦邦的补丁,拆开补丁,里面紧紧地裹着一沓通红的钞票,打开一看,整整2000元。
我眼泪簌簌地来了,母亲说,之所以上火车时没告诉我,是怕我立即把那些钱拿出来,怕路上不安全。我拿着这一沓带着体温的钞票,决定出去吃个晚饭,然后去车站买票。她又唯恐我洗衣服的时候把那些钱洗烂,所以,用一张纸条叮嘱我。
在售票厅门口,还没有进去,就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拎着破旧的帆布包,没错,那个人正是父亲,他骗母亲说出去做事,实际上,是放心不下我,急匆匆地赶来了……
那是我第一次少年游,此去经年,回首当时路,才发现,那时年少倔强,而父母,却默默在我身后,为我收拾一地仓皇。
(770字)
《辽宁青年》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