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是谁囿于飞鸟羽翼,却带来高远云天

(2013-08-12 11:04:36)
标签:

转载

分类: 书评
多谢杨易梅老师鼓励!

(呼呼~这篇书评拖了好久才完成,我是国际劳模,快快批斗我吧!)

 

看到李丹崖的《万物从容,你在其中》时,并不太喜欢第一个词,“万物从容”,四个字单看大而无当,宏观地有点堂而皇之。后面一词才是扭转乾坤的关键,“你在其中”。品之,似有观影效果。“万物从容”一定是个广角长镜头,山川湖海,城市乡村,昼夜、人生与爱。接着,下一个镜头,“你在其中”。忽的,镜头拉近拉近,再拉近……我看到了麦浪里的几株穗,茶杯里的一片叶,公路上的两个人。这个由远及近的视觉效果蛮有趣,但又不会坐过山车似的叫人血脉喷张,很符合作者绵实的风格。

 

除去零散的小品文,这应算是我读李丹崖的第二本书了,如果说《不出鞘的心灵》有股含羞草的草木味儿,那么这本的营养则更丰富。字凝练却饱满,文短小却深刻。延续了他典型的向光性,依旧散散淡淡,笔墨静香。

 

不大喜欢教父式口吻的文,仿佛我从天上来,云深不知处,我能把人类看透彻,对人间法则了如指掌。虽然高屋建瓴,但是读着总有种压迫感,顿觉自己渺小如蚁。

 

同写哲理小品文,李丹崖则更像邻家大哥,你和他坐在午后的酒吧里闲聊,他说给你昨天的经历种种和当下的心境。你们的心彼此洞开,遨翔自得。他不是传教士,他是你兄弟——我经历的,都抖搂出来了啊,我感动的、领悟的,咱们切磋一下吧。他不住在天上,也不活在书页里,他是你身边的人。

 

“多年后,我常常还会想起梁家辉在《情人》里的声音……”李丹崖说。这个开头,叫我想起《百年孤独》马尔克斯那空前绝后的开篇。《情人》的对白还回荡在湄公河边,我们却再也回不去了。时光从来不喧嚣,但时光跑得飞快,“始终在赶路,从不曾止步”。你陷入他的文字“陷阱”里,是啊,欲语已忘言,心花被时光的强光晒蔫,你忽然焦灼起来。“我们能做的就是,”这时他轻轻来一句:“留取当下的静谧,兑取此刻的安澜。”你才恍然大悟,之前有关时光匆匆的种种悲怆,都是为了堆积这一句的力量。他玩了个文字小游戏,好叫“当下是福”的观念刻入你骨髓深处。

 

他带你看他青葱时收集的卡带,满满一箱子。《卡带卡不住流年》,时光逆反,回到当初的时间地点,然后再穿越回来。时光深处的旧物,叫你“活得真实”;他也会给你讲讲自己喜欢的小角落,《小馆子》里叫“铁锤”的饭馆,风月俱静,有一种缘分,餐桌上发生;或者说说做人处世的相关,《过屠门而大嚼》的乐观仪式,他堂姐(《用甜蜜消解妄动》)的以德报怨。

 

成长的阵痛,生命的体悟,都那么接地气,就像同样地发生在你我身上。

 

语言上,很明显地,更值得玩味了。够密度,每句话都像是都走过了极长的路,才走到了书本上,因此我会看得很慢。每个短语都笔翰墨浓,我都想驻足思忖,但是行文却如行云流水,轻重缓急拿捏得不露痕迹。其实李丹崖写作的速度,我是略有耳闻的,同样的话题,其他作家还在构思的时候,他就已经捧着初稿叫人过目了。但高速度,并不意味着快餐。我以为,他的密度,体现在平日的厚积薄发和善思的特性中。无为而为的功力,在无用之用的文字里自是游刃有余。

 

因此我从未怀着读“心灵鸡汤”的心态读他的作品,前者貌似已经逐渐沦为机场读物和快餐文学的一部分,没有令人生厌,也已是昨日黄花。李丹崖的字,有更深刻的东西。

 

其实此类型的文章,最头痛的也是这如何化繁为简了。不说大道理而讲小故事,能三个字直指人心的,就不絮絮叨叨念他个三万字教案。既能高耸入云,也能静水流深,这是功夫。

 

《阳光一寸一寸》里有这样一句:“目光如痒,在这金色的秋里,鼻孔里闻见高远的云天里,飞鸟羽翼的味道。”着实抖擞了一下,平凡如你我,都是囿于飞鸟羽翼的芸芸众生。或许我们曾经有翱翔之梦,偶尔也领略过滑翔时呼呼的风声,现实却叫我们只能看到翼中蹦跳的虱子。万事尽如秋在水,几人能识静中香。合上书,我看到,李丹崖在平凡的世界里,细腻精到地挖掘,带来了一片高远云天。

[转载]是谁囿于飞鸟羽翼,却带来高远云天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