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要投机半句多

标签:
格言杂志格言新说心灵随笔李丹崖杂谈 |
话要投机半句多
李丹崖
欧阳修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遇到意气相投的朋友,彻夜长谈都不嫌多;遇见没有共同语言的对谈者,三句话说不到点子上,找不到共鸣,对方就不愿意听了,置若罔闻,这样的事不在少数。
是不是话不投机,就成了语言上的“雪崩”?话要投机,就能赏心悦目地互诉心声?
其实,也不尽如此。
真正的话语投机,有时候仅需要一个字足矣,甚至连语言都不需要,就一个眼神。
西晋有个叫阮宣子的人,声名显赫。有一次太尉王夷甫遇见他,与他谈天说,“老庄的义理和儒家圣人的教诲,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阮宣子面露和色,只说了一个字“同”。意思是,应该是一样的。
但是,仅此一字,太尉很欣赏他,就任命他为掾属。大臣卫玠曾嘲笑他说,你用一个字就骗到了官做!
阮宣子说,“如果是天下共同敬仰的人,不说话也能任官,又何必要借助一个字呢?”
是呀,话若投机,一个字,山明水秀;话不投机,洋洋万言,雾霾重重。
古人形容一个人说话精简,谓之“惜墨如金”,其实,如此之“惜”,必有它的道理。此惜,是惺惺相惜的“惜”,而非单纯字面上的言语之“稀”。一言以蔽之,就是话到此处就够了,毋庸赘言,再说,就是狗尾续貂,画蛇添足。
友人之交,贵在“心领神会”,你方启齿,我已明了,这是交情的最高妙境界。
中国国画讲究留白,说话也是,有些话,委实不能说得太透彻,说得白了多了,就萎了寡了;说得多了贫了,就絮叨了啰嗦了。
即便是陌生人之间的首次交往,也是“言多必失”,交际处世,商务往来,贵在言简意赅,高手过招,点到即止。贫嘴极易泄密,话痨最惹人烦。我们应该秉承着这样的原则:能不说的尽量不说,能少说的绝不多说。
说话犹如播种,也需要定向衡量,因地制宜。不能把过多的种子播撒在同一个土坑里,否则极易造成营养不良,有些种子一粒足矣,有些话一句明了。
遇见志趣相投者,甚至不说自明,稍说即懂,这就是投机了,“来电”了,共鸣了,言路通了,心灵交汇了,彼此洞明了了。这时候,我们就此打住,留一腔隽永的情怀,耐人寻味的余温,投机通神的回声,多好!
(828字)
《格言》2013年4月口才版“格言新说”(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