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标签:
生活随笔心灵点击江淮晨报李丹崖杂谈 |
过
李丹崖
这里所说的“过”是一个动词。一个很有画面感的词。
我总觉得,什么词一旦搭上了“过”,就生活化了,就有亲昵感了,就温馨倍至了。
你看看,过日子,这个短语,总让人想起一股慢腾腾地小火,煨着生活小火炉,恩爱的小夫妻举案齐眉,女的洗手作羹汤,男的挥毫做文章的场景。当然,也能让人想起古诗文里“鸡栖于埘,牛羊下来”的场面,一派幽静的田园风光。
还有个词——过冬。这个“过”字,又多形象。裹袄御风,生火取暖,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煮一锅粥,杀一只鸡,烹两只蛋,日子就这样在漫天风雪里过得活色生香。时间呀,缓缓地走,走着走着,就山红柳绿了,春来了,冬天就过去了。
还有“过家家”。这个“过”字,又陡增了许多仪式感,也有浓郁的童趣在里面。捏一个泥巴像你,塑一个男娃是我,两个人,一锅灶,自此开始新生活。好短命的新生活,一切只待大人们的出现而结束,院子里早已一片狼藉滩涂,想起那些小小的羞怯,心里也是温暖的。
过,有一种穿越感。从此地到彼处,从一头到另一头,譬如“过桥”,而“从桥上走过”,意思相同,意境却大相径庭。还是“过桥”好,能让人联想到山明水秀,淙淙小溪流,一弯石拱桥,你移步莲花地走桥上踏过,因为少有人走,桥上有绿苔,在你的鞋印上留下绿色的吻痕。
生活中总离不开“过”字。小夫妻俩闹别扭,女的一赌气,我不跟你“过”了;商店里打出促俏海报,今日半价,“过”时不候;小情侣发短信,我这边下班了,“过”去找你吧;朋友间约了一个局,互相通话说,“过”来吧,还是老地方……
淡淡一个“过”字,可以往前倒腾,也可以向后翻腾。腾云驾雾,泥车踽行,表的是不同的意境。悠悠万事,过眼云烟。这样的“过”字又让我们看到了时光的气息,依稀还能闻到一股特有的霉味在里面。好传神的“过”字!
想起武汉人吃早饭,他们不说“吃早饭”,也不说“吃早点”,而是叫“过早”,多有动态感,与之相比,吃早饭就显得庸常多了,过早,有时间的急迫感,也有活生生的气息在里面,能让人觉得这才是有滋有味的早晨。
读《神雕侠侣》,杨康之子名叫杨过,这样的名字,直呼其“过”,意味错而不过,多了警醒意义,少了传承感,山河两边,就此打住,绝不文过饰非。如此,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做法,金庸作品里所有人物的名字你都可能忘记,惟独忘不了这个“杨过”!
(950字)
《江淮晨报》2013年1月16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