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人靠
望夫台
李丹崖
美人靠,一个令人无比神往的名字。主观想它,或许也就是一副靠垫,一张雕花的座椅。其实不是,美人靠独属古徽州。在古徽州的天井四周,有一圈回廊,廊下有栏杆,有画柱,旧社会深闺里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空对着巴掌大的一片天,心中萌动的情愫何以消解,美人靠就是突破口。
经媒人们说和,古徽州的青年男子要到女方的家里去走一遭。我们可以设想,那些羽扇纶巾的帅哥们梳洗打扮,弄得自己一派英气、风流倜傥,出门去,经媒人引着,到了姑娘家里,深闺里的女子不得顶面相见,就倚在那方窄窄的美人靠上,两人可以在这里眉目传情,互相打量,看看是不是自己中意的梦中情人、白马王子。
若能一见钟情,便择良辰吉时,双双成亲。由此来看,美人靠也算得上半个媒人,是每个古徽州的女子最早的“望夫台”。
美人靠是古徽州最美的雕廊画柱了。试想,在遥远的古徽州,该有多少美人靠在上面,对镜贴花黄,俯首把郎望,望而不见,秋水穿愁肠?单单是凭着这样一方栏杆,几根木柱,让深闺里的小姐眼直勾勾地往下望,她们定然是寂寞的。而一个“靠”字,又消解了她们的寂寥,宽慰了她们焦灼的心灵。
古徽州的院落多被建筑合抱而成,这样的建筑钩心斗角,日出日落都难得见。有人说美人靠是吴王夫差专门为西施所做。此话略欠考究,自小在西村长大的西施哪里受得了这份寂寞?看人还要倚阑干?遥想在自家乡下,可都是扒门来看的。美人靠再舒服,也不是她想要的。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有一首《西施》,从中,我们侧证美人靠的由来并非源于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女子最在乎的是自己的容貌,西施宁可貌若东施,也不愿空锁在吴宫,更何况美人靠的拘束?一方狭长的美人靠,几多美妙,几多无奈?
美人靠后来从徽州的天井下,衍生到了沿河而建的回廊下。在江南的小桥流水,一方方回廊,有女静坐低眉,人约黄昏后,在等她姗姗来迟的情人,夕照如绸,染红了一条河水,那河也成了相思的玉带。美人靠呢?应该算是玉带上的蚕丝穗子了,挽在江南的脖颈间,煞是婀娜多姿。
穿越千年时光,我们想象在那古徽州的美人靠前,有红袖粉衣的女子,倚在美人靠前凝思,时光如水,她倚在美人靠上睡着了,昏黄的光线穿过天井上的屋角,照在她那雪藕似的臂腕上,臂腕上戴着景泰蓝的镯子,它来自那个即将在美人靠下经过的男子……
《合肥晚报》2012年12月13日本土风物专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