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饮食随笔人生感悟李丹崖亳州晚报美食 |
鱼头记
李丹崖
昨夜北风透窗过,今早周身酸胀。网上与杨勇攀谈起近日所写笔记,话到中途,杨勇突然说,我们去吃鱼头吧,给这个早冬一点和暖之气,我当下称好。
古人云:“鳙之美者在于头”。鳙,也就是花鲢鱼,以头大而著称,俗称大头鲢子。民间有种说法,叫吃大户,谁“头”大拿谁开涮,我不知道这是否和鳙鱼有关,胡乱猜度罢了。
鱼头有两种经典吃法,一为鱼头炖豆腐,二为麻辣鱼头。
鱼头炖豆腐,以鱼头汤为母体,放一些水豆腐下锅,并佐以零星青菜叶,无需过多佐料,只需生姜、胡椒即可。吃起来,肉质极鲜,汤味极美。
麻辣鱼头的讲究就多了,单单是佐料就要许多种,其中,主料是大量的花椒,所以,很多人吃过麻辣鱼头,感觉嘴唇上像有成千上百只蚂蚁在攀爬。
早冬风凉,人都喜欢窝着,少了很多躁动之气。杨勇说,早冬不“躁动”,势必要挨冻。为了能够“躁动”一把,我和杨勇此番同吃的当然是麻辣鱼头。
饭馆临河,河是古城最早的护城河,如今已做观瞻之用,除却清晨锻炼身体的游人,已少有人问津。河两岸,树木逐渐寥落,阳光尚好,有猫在河埂的条石上假寐,这样的景色,提示我们冬天真的来了。
鱼头上来,三两筷子下肚,口舌生津,额头冒出了汗珠,再吃两三筷子,似乎昨夜的风寒全随着汗珠被赶跑了。吃鱼,尤其是吃鱼头应该是极雅的事,不能狼吞虎咽,否则要被刺卡到,所以,要细细地用口舌滤过尖刺,其间,肉香毕现,我们享受的就是这样剔骨去筋的过程。
旧时,人人皆说鱼身上最好吃的部位是鱼腩,这已是过气的说法,其实,鱼最好吃的东西在鱼头四周,再浓缩一下,就是鱼眼睛四周,因为,这点部位活动最为频繁。如今,已经有太多的私房菜馆把鱼头当成自己的招牌菜。深巷之中,七拐八抹,走进了一家菜馆,人很少,且静,包厢里坐下,两盏茶过后,老板娘为你端上来亲自做的鱼头。这时候,你和友人举箸便食,谈笑风生,岂不快意。有人说,可以一起吃鱼头的,一定是关系极好的朋友或亲戚,你想呀,有谁可以和你毫无顾忌地吃着一嘴大头鲢子,毫无顾忌地谈天说地?
旧时民间,很少有人吃鱼头。鱼头,谐音“余头”,把余头都吃掉了,寓意一个人不给自己留后路。当然了,有些地方,有些人,吃鱼头是鼓舞士气的绝妙之举。据说,魏武帝曹操在刺董之前,就有吃鱼头以表决心的行为,不管成功与否,这份决心,这份破釜沉舟的勇气也值得我们记取。
听朋友讲过一个吃鱼头的故事。一男追一女,穷追猛打近七年,未果。该男矢志不渝,不管该女是喜是烦,他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她面前。一日,该女请该男吃饭,只有一个菜:鱼头。未半年,两人结成伉俪。爱情长跑终于结束。为什么是鱼头?朋友说,这是寓意从此以后,两人可以“同寝一头”的意思。真是曼妙。我问朋友,故事从何得来,朋友笑了,其实,他讲的就是他和妻子的故事。怪不得讲的时候一脸春风得意。
一头鱼,水中游,游到杯盘除尾去,煎炒烹炸再从头。鱼有两次生命,一次在水里,一次在杯盘之中。
(1170字)
《亳州晚报》2012年11月21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