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望槐花几时开

标签:
心灵点击丝路花雨合肥日报李丹崖杂谈 |
我望槐花几时开
李丹崖
在合肥上学的时候,在手抄本上记录过一首优美的民谣。名为《门前一棵槐》——
姐家门前一棵槐,手扒槐树望郎来。娘问女儿望什么?我望槐花几时开。
民谣中,两个“望”字,一个急切,一个婉转;一个走直线,一个在画圈。把姑娘的心迹表露得惟妙惟肖。
放到现在,肯定会有人讥笑这位姑娘——你丫傻呀!打个电话不就完事了吗?对那男虾们(合肥方言,意为“男孩子”)说,我想你,不就得了。还用得着这么磨磨唧唧?
的确,如民谣里这样的姑娘般腼腆的女孩毕竟不多了,甚至是“绝种”了。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凡事都流行“抢”这个词,譬如,“抢购”、“抢先入驻”……给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让座的人都很难能可贵了,哪里还会有人给腼腆“让座”呢?
腼腆是一条幽幽的心路,农业文明时代,阡陌交通,人们走得七拐八抹,不亦乐乎,还以谁最“曲径通幽”为胜,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腼腆”成了一个稀缺的词,甚至成了一种受人鄙视,被人瞧不起的举止了!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最常用的手法叫“赋、比、兴”,什么是“赋、比、兴”呢?说白了,也就是明明想说A,却不好意思直接说A,于是先说B,然后再引出来A,这种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就连现在的许多专栏作家也不愿意用了,他们喜欢上去就来一大堆勾人眼球的词句,简洁明了,直抒胸臆,甚至有时候还不忘夸大其辞,还可能搞点“荤段子”,目的是第一时间勾住你的眼球。这种做法给人的感觉是“很过瘾”,然而,通篇读下来,文章的五脏六腑全被他肢解得干干净净,若是把文章比作一只美丽的鸟,与这样一堆心肝脾肺肾相比,哪个更能令你心仪呢?不言而喻。
最“无道”的还有现在的一些营销式培训,经过这些所谓的专家培训出来的业务员,在他们进行推介自己的产品的时候,会对着一位客户喋喋不休,最经典的是,他们不问你需要什么,而是直接问,先生(小姐),你是需要A,还是需要B?想必大多数消费者都想选择C——我什么都不想要!更甚者是——请给我点自由空间,让我单独看看。
腼腆有时候真像人的衣服,说得难听点,也不妨可以比作“遮羞布”,你想呀,连羞耻心都不知道的人,你还能要求他做什么?这样的人,你会愿意让他留在你身边吗?
有时候,太“直白”,也就等于是太“苍白”;很“腼腆”,也可能寓意很“经典”。那个在合肥民谣里手扒槐树望花开的女子呀,美就美在她的门前有那样一棵可供她“腼腆”的槐树,这样的“槐树”,你的心门前“栽种”了吗?
(1000字)
《合肥日报》2012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