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花飘香的小城
(吻一座城,不关灯)
李丹崖
去花戏楼旅游的时候,除了独步天下的戏楼砖雕,我能记住的就是院内的桂花香了。
花戏楼所在的皖北小城亳州,是一座“夏至芍展颜,秋来桂飘香”的城市。五月里遍地都是嫣红的芍药花,如一张花做的毯子;秋天来的时候,也有一张毯子,一张裹挟了桂花香气的毯子。如果你在九月来到这座城市,放眼望去,街道旁、小区深处、明清老街不知谁家的四合院里,都有丝丝缕缕的桂花香,如风里的丝绸一样,滑过你的鼻孔,挑逗着你的每一根神经。
花戏楼院落里的桂树很隐匿,桂花香又很诡异,我找了半天,才发现戏楼的角落里,静静地生长着两棵桂树,兴奋得我围着桂树转了两圈,发动鼻孔里的每一根神经感触树下的花香,却因为距离太近,香味却没有远处迷人了。
世界上,除梅花以外,恐怕就只有一种花的香味最不呆板了,那就是桂花的香。桂花香最会跟你捉迷藏,最通人性。它不会一次性让你闻到得太多,也不会每时每刻都缠绕在你身边,而是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大调你的胃口。
秋来的时候,暑气还未褪尽。秋老虎在季节的笼子里咄咄逼人,我们常见有老者摇着蒲扇在街边、公园、院落里、古街深处,在一个不远不近的地方坐下来,蒲扇轻摇,闻香纳凉。
有专业人士研究,不同的香气能促使人体温的不同。我想,这桂花就是能解暑定人心性的一种吧。大概,闻着桂花香,人心里的秩序是安宁的,是波澜不惊的,是可以静思的。水静深流,人静思远。所以,亳州这座皖北小城在几千年前就萌生了老庄及其道家思想。
爱香的人,心里一定是趋向美的。趋向美的人,秉性自然是温和的。秉性温和了,人体会散发出一种柔和的气息,那是人的体香。如此说来,我们不妨这样理解:那些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里的树所散发出来的香味,是一个城市的体香。
花香是整理一片区域气息的梳子,从味道上就能改变一城一地的格局。
中医理论认为,桂花香能安神固本。这种说法的指向性是人,这对于一座城市也同样适用。
有人说,现在的城市,都不能白天看,放在大白的光线下,城市的弊端原形毕露;唯有到了夜晚,霓虹闪烁,这样的城市看起来是浪漫的、风情的、美好的。还有人更夸张地总结,城市甚至开灯时也惨不忍睹,因此,给一座城送吻,是要关灯的。
这样的城市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古城被改建成不伦不类的翻新建筑,人心里的古风和道德逐渐沦丧,生活的秩序越发紊乱,城市内分泌失调,成了牺牲品,或是消耗品。我们都说,城市不仅丢了魂,还在形容上成了表面光鲜内里褴褛的乞丐。谁愿意开灯亲吻这样的城市?
然而,在皖北小城亳州就不同了,古街悠悠,城墙上的衰草犹在,明清踪迹尚存且比较完整,最重要的是,满城的桂花香熏陶了在花间穿行的人们,让他们内心的秩序时刻保持一片清明,而不是掺杂了“香精”的浑浊。
因此,面对一座桂树飘香的城市,我们有理由说:吻你,不必关灯。
《石狮日报》2011年10月1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