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东方卫报》男人帮——走进文艺男青年专访

(2011-08-17 21:34:57)
标签:

东方卫报

文艺青年

专访

陈晓辉

李丹崖

一路开花

文化

                                                 南京《东方卫报》男人帮——走进文艺男青年专访

    感谢南京《东方卫报》英婧记者,让俺和晓辉、开花在报上抱了一下。

    电子报刊:http://dfwb.njnews.cn/html/2011- 08/17/content_977239.htm

    搜狐新闻:http://roll.sohu.com/20110817/n316602994.shtml

   这是一群以文字为第二生命的青春美文作家:喝茶、听音乐、搞创作,是他们的生活大部分内容。业内相当的知名度,丰厚的稿酬让他们的物质生活相对丰盈,而文字的驰骋则让他们在字句间放飞着爱与梦。

 

                                                                         记者石英婧

 

  美文+美男=明星型男作家

  人物小档案:陈晓辉,浙江金华人,现居上海。年仅25岁的陈晓辉就已经出版了近十部著作:《来吧,和生命跳支舞》《心似一朵莲花开》《花开的音符》《握住掌心的时光》等,每月在主流杂志上开着5家专栏,忙乎乐哉。而且是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深写作培训导师,学生粉丝无数,被誉为“最受青少年喜欢的青春美文作家”。

  说起自己的从文之路,陈晓辉几多感慨。从小便喜欢文字,但又从没真正认真读过书,大学一个学期的课程几乎都是翘课,可大三时期的一次挫折经历,让他最终在文学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属与慰藉。

  那时他经常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像偶像剧中的男主角一样在校园各小路上飞驰而过,大一是“明星”主持,之后他做过广告策划,做过演艺团队,做过服装生意等,非常拉风,崇拜的人多,嫉妒的人也多。

  大三下半年,他结交了社会上的小混混,因为他重所谓的兄弟情义,所以吃了大亏,后又随着情感的变迁等,让他几乎难以承受。“我真不知道那段时间是怎么挺过来的,只记得偶然一次去书店看到了席慕蓉的《透明的哀伤》,细腻忧伤的文字仿佛真为自己而写,于是开始迷上文字,那时是2008年年底。”陈晓辉如是说。

  由于特殊的经历,文字功底很好的陈晓辉很快在文学方面崭露头角。

 

  媒体干将B面是作家

  人物小档案:李丹崖,1983年生于安徽亳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曾做过报刊编辑,现供职于电视媒体。1998年从事创作至今,发表文字150余万字,近百篇文章入选各种图书。李丹崖的作品常见于《青年文摘》《意林》等知名期刊,5次获得《读者》杂志社最受读者欢迎文章奖。至今李丹崖已出版散文集《草是风的一面旗帜》《邂逅心灵》小说集《真爱,37℃》《写给天空的情书》等。

  身为电视媒体的一名工作人员,李丹崖的文章几乎都是工作之余挤出时间来创作的。

  “中午工作休息间隙,我就会写一些文字,抒发下心情,长久积累下来,结集成文,我觉得就像当年明月一样,我的文学创作比较适合一种边工作边进行的状态。”

  “我是出于爱好的初衷侍弄这些文字的,发表和出书都是次要的,正常来说一本书出来我们可以拿到大概20%的回报。”当面对记者提出文学创作的稿费之时,李丹崖不太好意思透露:“是自己做电视本职工作的几倍这样吧。”

 

  “四小花旦”有知名度

  人物小档案:李兴海,与雪小禅、安宁、风为裳等知名作家被众多读者评为青春美文“四小花旦”。李兴海在业内颇具知名度。

  “我现在是一种全职创作的状态,基本上属于笔耕不辍的状态,每天睡到自然醒之后一天的码字生活就开始了,心情好的时候文思泉涌,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喝喝茶找朋友聊聊天,加上生活在大理这样的地方,真的觉得这样的生活真的是诗情画意一般。”李兴海向记者描述时,平和但充满感染力。

  现在李兴海是国内外多家报刊杂志的签约作家,并有大量作品被选用为中学生中、高考语文阅读材料。

  他低调的告诉记者,因为作家这个圈子回报也要靠知名度的,所以自己的创作收入还是不错的,一年几十万不成问题。

  作为一位多产的青春美文作家,李兴海几乎每年都有新作面世,今年9月李兴海就有一本新书将于读者见面。

  “我不知道自己的粉丝有多少,只知道喜欢自己的读者朋友们自发建了一些群,现在群不断地被加满,已经多达十几个了。”李兴海告诉记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100步的觉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