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上有规矩
标签:
感动瞬间尘世走笔心灵点击杂谈 |
祖上有规矩
李丹崖
在合肥举行的炒货节上,一个姓郑的小伙子最终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这个郑小伙炒的瓜子有一个特点,就是瓜子中没有一粒瘪的、坏的。均是囫囵个儿,且清洁晾晒得十分干净。
郑小伙说,他晾晒瓜子的时候一定在正午时分,每次只晾晒半小时。不暴晒,风沙天气不晒,阴天不风干。他的信条是:让每一粒瓜子以最俊的面容在食客们的口中绽放。
这种精益求精的瓜子制作工艺令人称道。但是,产量一直不高。原因很简单,就是费时,光是拣瓜子一项,100斤就要费时近10个小时。也就是说,是一粒一粒拣出来的。
有人问郑小伙,何必这么仔细,一呼啦子搓就是了,现在的瓜子哪有多少瘪的。
郑小伙赶忙更正:不!不!不!我炒瓜子的手艺是爷爷教的,若是这么做,爷爷会用拐棍在梦里敲我,我睡不安生。
原来,是爷爷在梦里的拐棍支撑起了郑小伙的事业啊!
看过一篇散文,文中记述了张中行去天津杨村买糕点的故事,张中行听说有一家糕点非常闻名,就饶有兴致地去买,不料,却吃了个闭门羹,忙问门前的伙计,有糕点吗?
伙计答,没有。
张中行先生继续问,为什么?
没收上来好大米。伙计很坦然地说。
那普通米不也成吗,总比歇业强啊?张中行很是迷惑。
伙计很干脆,不成,祖上有规矩。
一句祖上有规矩,把张中行先生的迷惑变成了惊讶!为了确保糕点的质量,决不迁就,绝不敷衍塞责,这是大规矩,这是大孝道!
试想,假如这家糕点店以普通米做糕点,也许一次两次食客们吃不出了,难免时间长了,自己给自己的“规矩”放了假,长此以往,砸了祖上传下来的饭碗,祖上无光,生计受累啊!
不管是郑小伙爷爷的拐棍,还是糕点店伙计的“祖上有规矩”,都让我们看到了穿越时空,一把大手在为他的后人遮风挡雨。
斯人已去,斯馨永存。那些来自祖上的规矩,它们是前辈先贤铺设给后人的铁轨,让后辈们沿着这个方向奔跑下去就好了!
祖上的规矩是最好的传家宝。
祖上的规矩是最可靠法则。
祖上的规矩是最值得信赖的箴言。
(800字)
《辽宁青年》2011年8月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