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克那屋顶上的时光
安徽 李丹崖
八月的一天,我只身一人背上行囊去了丽江。算好了时间,我如愿在一个黄昏抵达束河,目的是想看看落日余晖里,古镇那黛色的屋顶,房檐下红玛瑙一般的辣椒,还有那石板桥下,那些来自玉龙雪山的淙淙流水,我总觉得,这样一个小镇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安然、舒适,非常适合一个人静思。当然,也适合滋生浪漫情调。
不喜欢热闹,所以,我选择了一家名叫帕克那的旅馆住宿,我喜欢这里木质的房子,露天的茶馆,还有,茶馆里飘出来的茶香,还有一位老艺人依依呀呀的胡琴,以及仰起头即可撞见的天井里几个调皮的星星,这里,像极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府邸。
吃过晚饭,叫了一杯菊花普洱,没有选择去下面的茶馆,而是沿着木制的楼梯攀上了屋顶,在那里,我觉得应该和挤进天井里的那几颗星星距离更近一些,心里也更安静一些,这样,仿佛可以听到远在玉龙雪山上的一块冰,化成雪水,变成潺潺溪流,从帕克那旅馆的侧翼淌过。
正当我抬头呼吸清新空气的时候,木制的楼梯噔噔地响了起来,走上来的是一个约摸40岁左右的外国男人,手里抱着一把吉他,与我相视一笑,就到了对面的屋顶上,坐下来,吉他也便响了起来。
他的吉他声,在帕克那的屋顶上,是那样的悠扬,吉他声的旋律里也充满了诗意,这是一首我从来没有听过的曲子,外国男人弹了又弹,一直弹了20遍左右。我不敢轻易打扰男孩,给服务生做了个手势,要了一杯菊花普洱,端着茶向男孩走去。
你好,冒昧地问一下,这是一首什么曲子,我以前从来没听过。我用蹩脚的英语故意搭讪到。
外国男人淡然一笑,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对我说,你肯定是在别处听不到的,这首歌是我妈妈原创的,45年前,也就是在这个屋顶上,她就是用这把吉他作出了这首曲子。
你的妈妈45年前就来过这里,我一瞬间愣在那里,惊讶地望着外国男人。
外国男人接过我送的茶,说了声谢谢,邀我坐下来,他便打开了话匣子——
是的,也正是在45年前,我的妈妈一个人来到中国,在这家旅馆与一个名叫布朗的男人相遇,他们一见如故,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相恋了。布朗是一个画家,来束河写生,妈妈的吉他弹得很好,男人是顺着吉他声走进妈妈的世界的。他们在束河玩了整整半个月,直到他们的钱都所剩无几。
布朗是威尔士人,家里并不富裕,靠给装饰公司画一些艺术装帧为生,尽管这样,妈妈回家以后,还是冲破了重重阻力,和他结婚了。
结婚后,他们约定每年都来一次束河,一方面是为了布朗写生方便,另一方面,是为了追忆旧时光。他们每次来到必住这家旅馆,每次又都要在这家旅馆的屋顶上相互依偎着坐一坐。夕阳西下,布朗的画作还差几笔,妈妈就在这样的情境下写下了刚才我弹奏的那首歌。取名叫《帕克那屋顶上的时光》。
两年后,布朗终于有机会去伦敦开了一次画展。画展的主题也是《帕克那屋顶上的时光》,布朗的画作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所有画作瞬间被抢购一空。布朗有钱了,在威尔士的一个郊区买了一套别院给妈妈。地点是妈妈选的,妈妈说,那里远离市区,比较安静,像极了束河的帕克那旅馆。
布朗的画越来越值钱,布朗也越来越有钱,于是,他便和妈妈在威尔士的郊区捐建了一座希望小学,布朗说,小学的名字就叫“帕克那小学”,他要让妈妈做音乐老师,让学校里的孩子们都会唱《帕克那屋顶上的时光》。
筹建小学的日子非常辛苦,布朗和妈妈将近忙活了近一年的时间,卖光了家里所有的画,还借了许多贷款,一年后,小学竣工,但布朗也累到在工地上,送进医院一查,才知道是过度劳累引起的心脏病复发,最后引发心力衰竭。
布朗是含着笑离开的,临死前,他让妈妈答应他两个愿望,一个是再弹一遍《帕克那屋顶上的时光》给他听,另一个是找一个有爱心并爱妈妈的男人,和他结婚,把帕克那小学继续办下去。
后来,妈妈结婚了,然后有了我,22岁那年,我便被送到中国留学。我曾经不止一次来丽江旅游,但是,始终不知道,在45年前玉龙雪山下,还发生过这样一段浪漫的故事。
上个月,妈妈在帕克那小学后院的躺椅上沉沉睡去,再也没有醒来。临终前,妈妈告诉我,一定要到束河来,找到这家名叫帕克那的旅馆,代她在帕克那的屋顶上多弹几遍《帕克那屋顶上的时光》,妈妈说,不光远在天堂的她能够听得到,布朗也能听得到……
外国男人讲完这些故事的时候,月亮早已经升了起来,透过皎洁的月光,我看到他的眼眶里泪水闪动,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恳请他,还是再给我弹奏一遍《帕克那屋顶上的时光》吧……
(1756字)
《博爱》2010年3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