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隐陈抟:睡有道,醒无心

(2009-07-30 06:04:40)
标签:

传奇故事

大道无形

陈抟

药都

旅游

大隐陈抟:睡有道,醒无心

大隐陈抟:睡有道,醒无心

安徽 李丹崖

    在这个“城市吃掉村庄,惊悚片和裸戏取代传奇”的时代,我还要带你去寻找村庄,因为,那里,发生着一段迷人的传奇。

一、降生

    时光回到892年,唐朝末年,药都亳州城南河西的一个名叫真源的地方,那里莲叶接天,夏风穿过水面,送来阵阵荷香,在一派成熟的气息之中,一位少女驾着一叶扁舟,摇桨拨水,所到之处,莲叶之上搅起一串串翠钻。这是一位在碧波之间采摘莲蓬的少女,沉甸甸的莲蓬个个如拳头一般大小,透着诱人的香,少女忍不住掰开一只,她想尝尝这个盛夏最饱满的一粒莲子,哪知道,刚刚食下,少女昏昏沉沉就在扁舟里睡着了。

    是一阵风把少女送到家的,父母一瞬间吓傻了,赶忙请来郎中查个究竟,不查不要紧,郎中甫一把脉,就对少女的父母说,恭喜呀,令千金是喜脉,恐已身怀六甲,不日就要临盆了。母亲一听,当即就昏倒过去,女儿尚未出嫁,就怀孕了,这是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情呀!

    郎中所言果然不假,次日中午,少女就生产了,奇怪的是,所生之物不是胎儿,而是一团肉球,父母再次面如土色,心想,女儿一定是被哪方邪怪之物侵扰了,才无故生下肉球胎,这等肉球胎是无论如何也留不得的,于是,父亲亲自划船至河心,把肉球丢入河中,旋即匆匆离去。

    说来也巧,这一肉球胎恰好被一陈姓的渔人网到,由于多日没有渔获,索性带至家中,打算烧水烹食。水开了,陈姓渔人取肉球正欲放入沸水之时,突然,漏了天的厨房上空一道电闪雷鸣,陈姓渔人一惊,肉球掉在地上,肉球胎烂了,现出一个男孩,面若桃花,煞是可爱。

    陈姓渔人内人生育一子之后,一直再也不育,得此男婴,大喜,立即收在膝下,认作亲子,取名“团儿”。意为肉团所生之儿。

二、更名

    团儿两岁之时,已经出落得相当壮实,四下相邻的孩子,鲜有是他对手的。团儿不愧是从水里“捞”上来的,他精通水性,经常一个猛子扎在荷花深处,就能个把时辰不出水面,引得同伴们一阵错愕。

    一日,团儿像往常一样在河底凫水,突闻岸上一声牛哞,团儿旋即拽着一朵莲花浮了上来,河岸之上出现一位老者,一身清矍,髯须若雪,左手擎书,右手拂尘,边行边歌,声若洪钟。团儿觉得这老者看起来十分和善,又想坐一坐老者的牛背,不由嘴甜一句,爷爷,你唱的什么,这么好听?

    老者闻听,煞是欢喜,拂尘一扬,团儿就从水里被带到了牛背上。老者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团儿。你呢?

    老者一听孩子这么不怯生,放下书本,拂须哈哈大笑,老者说,团儿这名字只能当做乳名,如今,我再给你取一个名字,叫“陈抟”,你看如何?

    好呀好呀。陈抟,团儿,这名字好记,就是它了。我是陈抟!

    那天,陈抟是在老者的牛背上游逛一天才下来的,在老者的牛背上,一天的工夫,陈抟就学会了老者教他的两本书,一本书的开头是“道可道,非常道”,另一本书的开头是“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

    没有进过学堂,然而,自此以后,在白胡须爷爷的启蒙下,陈抟一下子开了天眼。

三、徙屋

    就在陈抟学会识文断字的第二年,真源突遭饥荒,地主老财的剥夺又变本加厉。由于结余渐少,一日,陈抟在凫水上岸之后,在岸边拾到了几根莲藕,正欲把它们带回家中填腹,不料却被被地主老财的儿子看到了,地主儿子上来就对陈抟泼口大骂,陈抟一怒之下,打了地主老财的儿子,地主老财非常愤怒,一边央人四处抓陈抟,一边收回了陈抟父母租种的土地。迫于无奈,陈抟一家只得移居至真源以东的涡河岸边,从此以打渔为生。

    说来倒也蹊跷,自从陈抟离开真源以后,每年夏季的河面上都长满了荷花,但是,若是挖出一棵来,根部都不结藕,于是,当地居民都变成歌儿传唱“十里荷花出陈抟,陈抟走后荷无藕”。

四、学画

    陈抟确实与荷很有缘,出生在藕塘之畔,嬉戏在藕塘之间,得白须老人授道亦在荷塘,所以,离开真源的陈抟多少对荷塘有些眷恋,一日,陈抟闲来无事,就从屋里抽出一张母亲陪嫁时的半旧丝巾出来,又从岸边找来了许多颜色各异的花儿,捣成花泥,用枯枝蘸着,在丝巾上画了起来。由于陈抟心中有荷,下笔如有神助,不多时,一幅荷景图即一挥而就。

    这时候,涡河岸边传来了一声悠长的牛哞。那位曾经教陈抟识字的白须老人再次到来,当他看了陈抟的画作之后,击掌而笑,然后说,你这幅画虽好,但却无灵气,若是加两三活物就妙了。

加甚活物?陈抟不解地问。

    老者不语,取出拂尘,蘸了陈抟捣碎的绿叶汁液,在陈抟所绘的荷花上画了一只小小的青蛙,陈抟一惊,经由老者这样画龙点睛,一幅画果真就活了!陈抟再看那青蛙,嘴半张着,煞是可爱,陈抟出手去摸,不想那青蛙却叫出声来,在陈抟的手里一阵欢畅。

    自此开始,药都又多了一位少年画师,画技精湛,画笔之间尽显一派仙风道骨,出手皆是神来之笔,所画之荷,挂至当屋,闻之香远益清,透过画布,还能闻到一股莲藕的清香。

五、睡功

    自从白须老者为陈抟画了一只青蛙之后,少年陈抟的生活中就多了一位朋友,就是那只青蛙。陈抟除了每日读书画画之外,几乎所有的时光都和青蛙在一起。他会在空闲的时候,和青蛙一起到涡河深处游泳,陈抟画画的时候,青蛙会用嘴嚼碎不同颜色的花泥供陈抟使用。可以说,陈抟的画作栩栩如生,也与这只青蛙有关。

    要说这只青蛙,也算得上是通神的青蛙了。每年冬天,快要冬眠的时候,它都要用上一天一夜的时间与陈抟说话。一年,陈抟觉得与其漫长的等待不如同神蛙一起冬眠。于是,在这年,陈抟向神蛙请教了冬眠的法诀,后来,再加上自我摸索演练,练成了一套神奇的“蛰龙术”,依照蛰龙术的理论,可以一睡八百年,在睡眠期间,不吃不喝,依然面色红润,神气饱满。

    得知陈抟深谙此道,一时间,药都当地许多年迈老者前来向陈抟取经,陈抟把“蛰龙术”的简单易懂部分传授至了当地的相邻,后来,这里的后人们多见百岁以上长寿者。

六、赶考

    时光流转,转眼间陈抟从一个毛头小子长成了健壮的青年。陈抟的名望也走出药都,闻名中原。

    当时,许多人都劝陈抟考取功名。陈抟的父亲当时也想让其进京一试,借机在朝中谋一差事,光耀门楣。一天晚上,朗月皎皎,陈抟父子当月而坐。这是父亲第一次和儿子谈心。

    父亲说:“团儿,别人都说你是满腹经纶之人,凭你的才学,何不考个功名?”

    陈抟答道:“吾乃经世纬时之才,非仙即帝也!”

    陈父不语,嫌其孤傲,但考取功名之目的仍为达到,继续劝告。

    陈抟旁若无人地铺开卷轴,借着月色画起荷来。陈父说:“科考就快开始了,你还是潜心读书吧,不能终日作画呀!”

    陈抟接着说:“以我之学,无需再学,后年开考之时定是我高中之日!”

    陈父望其冥顽,不再多说,咳声叹气着进屋去了。

    转瞬及至科考之日,哪知陈抟榜上无名,再也无缘面对药都父老。揭榜当晚的客栈里,搔首踟蹰的陈抟正在思忖前路何方之时,一只青牛出现在陈抟面前,陈抟坐上去,牛四蹄一蹬,直上云霄而去……

七、隐遁

    陈抟那晚见到了生平最美丽的白云,一朵朵、一团团,棉花一般。陈抟想,这些白云,看其柔,实则坚韧,聚集在一起就能掀起大风大浪。青牛在药都上空盘旋了一遍,旋即直奔华山方向而去。

    就在陈抟正在欣赏白云之时,青牛哞地一声踩着一朵云落在了华山山腰。

    白须老者早已在那里等候,老者告诉陈抟,此地乃静修圣地,风清气朗,钟灵毓秀,地气极佳,丝毫不亚于药都荷塘,但若要静修,还需远离尘嚣,清心寡欲,方成大气。

    陈抟点头称是,再抬头,老者已乘青牛至云间。陈抟大声疾呼,请问前辈仙名?

    白须老人微笑道:李耳是也!

    陈抟一听,原是早年仙去的药都老乡李老君呀,赶忙俯身拜了又拜。

八、辞朝

    到了周世宗时期,陈抟的名望更盛。周世宗柴荣也对陈抟早有耳闻,决计请上朝来一试其睡功。

    陈抟也知晓周世宗是个明君,对其也敬佩有加,得知周世宗要试其睡功,就欣欣然进了周世宗事先为其准备好的一间幽室中,陈抟倒头便呼呼大睡。周世宗为了试试陈抟是否徒有虚名,对其严加看守,门外守卫换了一拨又一拨,结果,陈抟整整睡了四十天仍未起床,而且在此期间从不进食。

    周世宗看其果然拥有真功夫,就派人叫醒了陈抟。来日早朝,周世宗要任命陈抟为谏议大夫,哪知道就要宣布诏书的次日,陈抟交上了一封辞谢书,书中尽表自己不适宜做官的理由,其中在《对御歌》中,陈抟这样写到:“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铺地。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鼾睡。闲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怎如臣向青山顶上、白云堆里、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且一觉睡。管甚玉兔东升,红日西坠”。

    周世宗观其委实不想做官,只想闲云野鹤的生活,就尊重了陈抟的意愿,并钦赐陈抟名号“白云先生”,昭告天下。

九、赢山

    陈抟回到华山以后,常与吕洞宾、汉钟离下棋,闲暇的时候,自己也吟诵些诗文。

    一日,友人刚散,陈抟正欲收拾棋局,忽闻山脚一阵喊杀,一名手持盘龙棍的小将骑马伤痕累累地奔陈抟而来,边跑边回头,作逃跑状。陈抟一眼就看出此人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有帝王相,赶紧救下了小将。并供小将在洞中养伤数日,伤愈之后,小将意欲回报,问陈抟,何以为报?

    陈抟说,一文钱足矣。

    然而,小将摸便了周身,也找不到一文钱。情急之下,羞赧无比。

    陈抟忙解围道:“这样吧,你与我切磋几棋,若能胜我,权当扯平了。”

    小将点头答应。两人正式展开棋局,一棋下来,小将大胜。陈抟说:“好了,年轻人,我们扯平了。”

哪知道这时,年轻人却不依,非要再战两局。陈抟微笑着坐了下来,后两局,小将均未动几子,就遭惨败。

    陈抟道:“你输了,拿什么抵给我?”

    小将狂言道:“这样吧,我把华山送你!”

    口说无凭,立此为据。陈抟立即拿来笔墨要小将写下了约书。落款处,小将签名:赵匡胤。

    没错,这名小将就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

    后来,赵匡胤登基以后,央人数次去请陈抟出山,都被陈抟婉拒。

    传奇赋予了人物太多的神话色彩,但是,不管怎么说,传奇毕竟扎根在数代人景仰膜拜的土壤上,既然世人把陈抟老祖的故事历经千百年,仍传播得如此活灵活现,足见老祖非凡人。

    关于陈抟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在此,由于篇幅的关系,不逐一描摹。谨以上述九个短章向陈抟老祖及其学术思想致敬,身为老祖的家乡人,在荷花盛开的季节写下以上文字,顿觉神清目爽,心灵深处也感无上荣光。

                        

                                                                    2009年7月于中华药都·亳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