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爬在得失之间的两只虫子

(2008-09-25 09:00:41)
标签:

心灵点击

得失之间

感悟

杂谈

爬在得失之间的两只虫子

爬在得失之间的两只虫子

安徽  李丹崖

    柳宗元曾在自己的《柳河东集》中为大家讲述了这样一个关于虫子的故事。
    有这样一种奇怪的虫子,名叫蝜蝂,蝜蝂在行走的时候,总喜欢在自己的背上放一些东西。不管是能否食用,即使是能食用的也不管合不合胃口,一概抓取过来,然后放在自己的背上。蝜蝂就这样一路前进,一路抓取,后背上的东西逐渐增多,蝜蝂痛苦地抬起头,举步维艰地前行。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蝜蝂真是个贪财不足的家伙,连造物主似乎都在帮助它,蝜蝂的背天生就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随着背上的东西越积越多,蝜蝂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这时候,许多善良的人看到了蝜蝂的行走艰难,就怜悯地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并扔在一旁。人们原以为蝜蝂会感激,哪知道蝜蝂不仅不感激,反倒迅速地拿起被人们扔掉自己的东西,拼命地往自己的后背上放。仅仅是喜欢“托运”东西也就算了,蝜蝂还有一个非常要命的癖好,那就是喜欢向高处攀爬可以想见,这个心高气傲的虫子的最终下场。因为背负的东西太多,又爬得太高,终于耗尽了体力,从高处一头跌落下来,一命呜呼。

    走笔至此,我不禁这样问自己,蝜蝂这个“遇货不避”的“嗜取者”是得到自己渴慕的东西了吗?是的,它得到了,然而,正是这样一种无休止的“得”,却让蝜蝂失去了生命!

    其实,这仅仅是中国版的“蝜蝂”,还有个美国版的“蝜蝂”,其行径和结果就更加令人胆战心惊了——

    在美国南部,有个州叫阿克拉荷马。那里沃野千里,气候适宜,最适宜棉花的生长。所以,当地的农民多因地制宜,广种长绒棉,一时间,农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但是,好事不长,坏事便接踵而至——随着长绒棉的广范种植,这里的象鼻虫也逐渐猖獗肆虐,这种象鼻虫长仅六毫米,初春时生卵。仅5天,卵就能长成幼虫。三个星期就能变为成虫,成虫又能迅速生卵,一季就可繁殖三四代。这些象鼻虫幼虫专吃棉铃。他们所光临的地方,棉铃纷纷落如雨,失去棉铃的棉花逐渐变矮,甚至停止生长。心急火燎的农民们用尽了各种农药来捕杀这种象鼻虫,结果都无济于事!

    痛心疾首的农民们眼看着自己的农作物纷纷“死于贼手 ”,一气之下索性不再种植棉花了,而是改种花生、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并以这些农作物作饲料,迅速发展养殖业,并推广果蔬等副业。20多年之后,这里的农民惊喜发现:由于多种经营,这样一来远远比种植长绒棉所得的收入要多出数十倍!

    后来,这里的农民做出了一件令世人无法理解的事情,那就是多方筹集了费用,为象鼻虫立了一个纪念碑,以此感谢象鼻虫,并铭文曰:“深深感谢象鼻虫,作为我们繁荣富足的先导”。

    写到这里,我想请大家和我一起扪心而问,阿克拉荷马的农民是失去了吗?是的,但是,如若没有这样一种失去,也就不会有后来数以十倍的获得。象鼻虫是得到了吗?是的,但是,它却因这样一种得到因而葬送了自己!

    蝜蝂和象鼻虫都因为过分要求“得”,才“失”了生命。其实,因“得”而“失”的又何止是蝜蝂和象鼻虫呢?

    得即是失,失即是得!我们在拥有一方时,千万别忽视了还有另一方的存在!

(1230字)

《辽宁青年》08年10月A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