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收藏文化 |
分类: 收藏 |
笔筒规格:23.2*18.5cm,亲耕图牛神态生动,人物人物开脸自然,服饰刻画精细,十个人身份的不同所描绘的衣饰神态各不相同,形象生动,笔法娴熟,整体构图疏密有致,层次清晰,纵观此器,器形工整大方,胎体厚重,瓶内外施釉,釉色均匀光亮,青花发色明艳自然。
古礼。天子于每年正月亲自到田间耕作,表示重农。《礼记·祭统》:“天子亲耕於南郊,以共齐盛。”《穀梁传·桓公十四年》:“天子亲耕,以共粢盛。” 汉 桓宽 《盐铁论·授时》:“故春亲耕以劝农。亲耕籍田,即先秦时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地,相传天子千亩、请侯百亩。在每年春耕前,天子率诸侯举行籍田仅式,亲执耒耜,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拔,以此劝勉农耕,并用籍田所获奉祀宗庙。
根据《图经)记载,古代亲耕籍田制度始于周代,为了使奴隶主货族统治集团“先知稼穑之艰难”,周初就规定了亲耕籍田的制度,并把它作为国家的一项十分隆重的典礼,每年在立春之前的九日,天子应事先斋戒沐溶,表示敬诚,到了立春开耕之日,举行盛大的亲耕籍田仪式,先由天子以农具翻一下土,然后公三下,卿九下,大夫二十七下,最后“庶民终于千亩”将籍田全都耕完。
周代实行亲耕籍田制度,一方面表示统治集团对农业的重视,另一方面是要带动农业生产者努力劳动,农忙季节不得懈息耕作,以达到“财用不乏、民用和同”的目的。
亲耕籍田自周初创立以来,后代遵行不替,周宣王因“不籍千亩”,曾引起虢文公的一番议论,他说:农业是人民之大事,因为祭神所需的祭品出于农业,百姓的繁衍基于农业,人们的供给来自农业,社会和谐赖于农业,财富增殖始于农业,国家的强固成于农业。亲耕籍田的举措,是西周时期重农思想的集中体现。
周代的亲耕籍田制度,一直为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一些有作为的君主所仿效。公元前167年,汉文帝发布诏谕说:“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栥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并强调“为天下先”,逐成制度贯彻执行。天子于每年正月亲自到田间耕作,表示重农,收获的粮食在天坛明堂供奉上帝。 [1] 古代,天子亲耕,后妃亲蚕是邦国之重务。 [2] 天子亲耕的目的更在于其“劝农”的示范意义,所以扶犁亲耕前还有一套礼仪,首先是祭先农。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耤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地”。
方坛屹立,陛级而登。
玉色下照,临观耦耕。万目咸睹,如日之升。成规成矩,百禄是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