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不明白,我读名著都还是喜欢读原版的,外文读物我读不懂除外,但凡是可以看得懂的,除了借助字典,绝对不看别人的“妄加评论”。可是无论是三国还是红学,我想作者在写其作品的时候都是只有一个绝对唯一的目的的(或者人家只是在讲故事),可是古往今来的一些“无聊学者”不断的“推陈出新”发表着其对某某的作品的最新论断,文学和史论永远也只能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是科研可以不断有新的发展,与时俱进,促进着时代的发展,研究的人越多,往往就会有越多的无中生有。
我只是个无不足道的小人物,写东西和说话都不会有什么分量,但是一段时间以来,通过对这些名著的阅读,还是汲取了不少的东西,无论是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还是文学修养。可是偏偏有一些号称国学大师的人物较真,不断地进攻越来越狭窄的文学(学术)之地,从红学的绣花鞋然后到茅房,然后直到今天的易中天品三国,不留余地,非要让人们无中生有的,知道一个馒头是怎么引发一个血案的。
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当别的国家的学者都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我们国家正在百家争鸣,可唯一一个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跳河死了,我觉得很悲哀,可真正悲哀的不是仅此,学术作为交流,促进我国的学术进步无从反对,至少我觉得相对于去研究一些科技成果显得不足了,中国什么都比人家落后,可就是学术争论不落人后,可是当别的国家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时,你们所谓的成果还有用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