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当初三毛一到周庄就哭了?

(2018-10-08 12:38:45)
标签:

旅游

上海

苏州

周庄

三毛

分类: 烟雨江南

1989年4月13日,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三毛不远千里从台湾来到周庄。一来到周庄,看到如此美丽景色她激动得哭了,三毛搂着周庄的古色古香的瓦屋,像搂着久别的祖母似的,自言自语地唠叨:“我来晚了!”

周庄的长街曲巷,古朴的青石板街,镌满岁月痕迹的石拱桥,那一湾隽永的江南水……这所有的一切,都让三毛想到了“故乡”,,她深情地说:终于来到了几十年来盼望的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那时,她渴望定居这里。

她说:“这次回来,冲动太大,自从踏上大陆那一刻,我的心灵就在经受人生第三次振荡。第一次,是19岁到巴黎见到艾菲尔铁塔;第二次,是荷西的死;这次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土,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流泪。”

那天中午,她只在一家小饭店吃了一顿新鲜的鱼虾,便依依不舍地悄然告别了周庄。

三毛是哭着离去的,她说:“我还会来的,我一定会来的。”

三毛离去时专门下了车,最后亲了亲金黄的油菜花,这样的举动很符合三毛多情烂漫的性格。

三毛离开古镇一周之后,生活在古镇的作家张寄寒追寻着三毛的足迹写出散文《三毛在周庄》,机缘巧合,三毛读到这篇文章,开始与张寄寒通信,一九九零年六月,三毛曾给张寄寒写过两封信,第一封信中,三毛说:真好,周庄有你在。最后一封信里,三毛写道:我要来周庄吃阿婆茶,吃大闸蟹,要在故里的大街小巷看个够。

就这样,鸿来雁往,寄寒和三毛通过书简,隔着海峡,结下了一段难忘的友情。春去秋来,叶绿叶黄,寄寒切切地盼望着三毛再临周庄,然而,三毛却失约了。

几个月后,寄寒得到了三毛自杀身亡的噩耗……

为怀念三毛在周庄的短暂停留,也为了让来自世界的各地的三毛的读者和追随者,能够有一个缅怀交流之所。张寄寒将古宅改建成了今日的“三毛茶楼”,而他也自称“三毛茶楼楼主”。

“三毛茶楼”并不算好找,它在离贞丰桥不远的小街,两楼两底,一样的老店铺,一面临街,一面临河。去之前我很担心它会像一些“网红打卡地”一样热闹, 但最后我发现它并不在周庄最繁华的地方,这样也好,三毛应该也是不喜欢喧嚣之人。

茶楼两边的墙上挂满三毛的照片,三毛的生平,她写给张寄寒的信;楼主并悬挂留言簿,供怀念三毛读者留下感言。

在茶楼里,我见到了张寄寒,转眼二十余年过去,他也由当年翩然的青年才俊变成现在这位温和持重的老先生。

不变的,只有茶楼墙上泛黄的三毛相片。

三毛没有见过“三毛茶楼”,如同陈逸飞没有见过周庄人给他建的纪念馆。今日的周庄也应不是三毛当初来时的那个样子,豆瓣上有网友说,“去了周庄,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三毛第一次去周庄眼泪夺眶而出。”后面马上有网友回复说,“是因为人多吗?”虽然是一句玩笑,但也反映了周庄这些年的变化。

我相信,三毛眼中和心中的周庄定是极美的,在宁静的清晨和夜晚,在三毛曾走过的石板路上走一走,去三毛茶楼坐一坐,喝一杯阿婆茶,也许你会有一个瞬间,与三毛眼中的周庄重逢。

茶楼开放时间:10:00~16:00(不定期,时间比较自由)

地址:周庄古镇中市街,贞丰弄附近

本文文图版权归作者以沫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更多旅游和电影信息请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以沫旅行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2966761554dd9cf8ccd3

双桥,因出现于旅美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中而闻名。摄影:以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