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川西行(三)丹巴中路 田园牧歌般的童话世界


标签:
丹巴碉楼中路藏寨旅游 |
分类: 旅游照片 |
这里是丹巴日照时间最长的地方。
清晨,太阳从小金川河谷的上游方向照亮整个山寨。
傍晚,夕阳的余晖将中路照映在祥和的气氛中。
金秋时节,这里是色彩的天堂,摄影人的乐园。
中路乡传统藏式建筑是当地建筑传统和技艺的典型代表。
在过去的很多个世纪中丹巴县的传统藏族建筑无论在建筑形式还是修建技术等方面都未发生显著的变化。
这里有21座存留下来的大小不同、形式各异的碉楼,或藏在民居群中,或孤独的守在荒野。
丹巴的石碉均为石木结构,现存的石碉楼最早建于汉代,距今2000余年,至迟为清乾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时,碉楼从外观和造型上分有三角碉、四角碉、五角碉、六角碉、八角碉、十二角碉、十三角碉七类。从功能上分有战碉、通讯预警碉、土司官寨碉、寨碉、家碉、界碉和风水碉等。这里最有意思也最多的是家碉,家碉是由一户或几户友好邻居,或几家近亲血缘亲属,为了自身的安全而紧靠住房附近建造的碉。在地处大小金川的嘉绒藏区,过去还有一种风俗:凡本地人,家里生下男孩后,就得开始备石取泥,筹造家碉,倘若男孩长大成人,家碉还没有修好,就别想娶妻媳妇。从这也可看出家碉在嘉绒藏族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也许因为这里交通不便的原因,来此的游客非常稀少
那日子,真有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古老的碉楼跟村民的农家生活如此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成为一幅绝佳的天然画面
原生态的果子很清甜
同行的人看到路边的水果就忍不住想摘的冲动,见寨子里这个老伯出来了,大家忙说扎西德勒,
老伯很慷慨的说,没事,随便摘
每一棵果树都仿佛是天生该长在这里的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是否也想到了那一句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当地的一个民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