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燕窝,大家都知道它是名贵的美食补品。世界上的燕窝产地集中在东南亚国家,而位于马来西亚东北部的吉兰丹州,燕屋的数目在吉兰丹州是全马来西亚排名第二,而且靠近南中国海,所以屋燕的燕窝也是最上等的。此次到吉兰丹采访,我们也有幸参观了燕窝商公会秘书黄祥华先生所经营的鸟屋和燕窝加工厂,对这种传统名贵食品的种种疑问在这里得到了解答。

进门前,黄老板为我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个口罩

在有些黑暗的空间里首先迎接我的便是一股浓烈的鸟粪味,
“鸟在外面没有粪便,都在屋子里了,没经过训练就这样”,
黄老板笑着告诉我们。


突然,有人指着天花板的一处“黑点”,黄老板告诉我们这就是燕窝,我们赶紧过去,果真有一只黑色燕子正在窝中。那燕窝看上去就像一个稻草团,很难让人跟昂贵的滋补品联系起来。


只见四周的天花板全部被装订上了一格一格的木板,而上面几乎已被大大小小的燕窝填满。


不会做燕窝的鸟不会来,没有一个巢是草燕做的。它们都不是站起来做,是飞起来做的,
它们用它们体液,一天做一点点,一个月做一个巢。


要问黄老板什么时候最开心,他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采燕窝的时候。
“采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个50块,那个100块,我采的不是燕窝,是钞票啊。”


再看一眼这个“金库”


模仿正大综艺的口吻问一句:这两个东西是做什么的,大家能猜得到吗
答案最后揭晓

离开鸟屋的时候,我注意到鸟屋附近有大量的燕子在此盘旋,便以为耳边听到的嘈杂的鸟叫声它们发出来的,结果一问才知道这是黄老板用高音喇叭播放的录音,“我们不是养鸟,养鸟是买鸟过来,我们是引鸟,所以要放鸟叫声让他们过来。”
更让人称奇的是,老板还要根据情况变换不同的鸟叫声,“看鸟是属于哪的语言,是福建音、广东音,还是泰国音,很多很多不同的声音,这个你要观察,你看放了录音引了几天鸟不来就要换,它喜欢听邓丽君你就放邓丽君,喜欢听陆小凤你就放陆小凤喽”。

随后,我们来到了燕窝加工厂,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各种燕窝的标本,燕窝一般分三大类:红色的“血燕”、白色的“官燕”和黑色的“毛燕”。黄祥华也指出了人们对燕窝认识的一个误区,血燕其实是由一种棕尾金丝燕筑成的,由于它的唾液中含有矿物质,经过氧化便呈现出红色,“大家认为血燕补血,说是燕子吐血形成的血燕,燕子吐血死都死了”,金丝燕是燕窝中最好的,纯正蛋白质,没有其他味道。




这种专业上称为“两道毛”,意思是这种燕窝天然就很纯净,只用把那两根毛去掉就行了
省去了很多人工操作。



“燕窝去毛、鱼翅去沙、鹿筋去臊”,其中燕窝的加工尤其讲究精细。
在操作间里,有两排工人。一组做燕掌,一组做燕粹,
燕掌就是要把毛挑出来来,做会原装,价格为8000马币一公斤(约18000人民币),
而燕粹就是要把做燕掌挑出来的杂质重新过滤,取出其中的燕窝,价格约为6000马币一公斤。

侧面有点美的洗燕师

洗燕师每天就在操作间内,用小镊子为清洗过的燕窝仔细挑去蛋壳、燕毛等杂质,
看上去的确是个累眼睛、比耐心的活儿。
清洗燕窝费时费力,除了手工挑选外别无他法。
生手一天一个也挑不完,熟练工一天也只能挑好五六个。
燕窝也昂贵在这些地方……

燕粹可以聚集起来根据客户的需要重新造型,比如情人节可以送爱人心型燕窝等。



黄祥华注定与燕窝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从小在老师眼中的“淘气学生”,似乎在这里找到了发挥自我才智的绝佳天地。现在他在研究怎样利用鸟屋的楼梯空间让燕窝的数量更为增加,接下来他也将参与吉兰丹州政府发展鸟城的计划,属于他的燕窝人生,注定会更加精彩。
以下是这十几年他在自己的鸟屋拍到的燕子做鸟巢的一些珍贵照片,
确实难得一见啊















(TIP:人类何时开始食用燕窝?燕窝又是在何时传入中国?这其实有一段故事。
在郑和公元1405年至1433年七次下西洋期间,有一次船队遇上了大风,被逼停在一处马来群岛上,连困数日后,粮食已出现短缺。郑和在望洋兴叹之际,赫然发现硝壁上的燕窝。郑和不作他想即刻下令属下设法攀上硝壁把燕窝采下,并且以清水炖煮充饥。
连续数日后,以燕窝裹腹的船员个个脸色红润和中气十足,郑和才发觉这个鸟窝非比寻常。这么一个神奇的食物岂能不进贡给皇帝?因此郑和就带了一些回去孝敬明成祖,自此之后,燕窝成了朝拜皇帝重要的贡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