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心上都有一座断臂山”,记不得曾在哪里看到过这句话,当时对这句话理解不深,甚至以为是哪位好事者为这部片想出的一个噱头。只是这个想法,终于在我看过这部片后有所改观。
《断臂山》不应该在被很多人定义为“同志片”,只要认真看过的人一定会赞同我的想法,甚至它也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片”,它确实是在说爱情,但,也是在说理想,人想要达到一种美好纯净的极致却总是无法企及的理想。
影片前半部分浓墨重彩的渲染出一片美轮美奂的净土,成片的羊群穿过溪涧、山峦,西部绚烂的流云和繁茂的森林,再配上缓缓流淌的吉他和弦,两个人的感情在行云流水间得到积累,不得不佩服李安在这部片中展现的东方导演非凡的功力,尽管是发生在美国西部的故事,却还是在很多细节能体会到东方文化的精髓,中国人自来就善于寄情于山水,或者叫“借物喻情”,看似在讲风景有多美,实际是在讲内心,抒情绪。故事就在这种不紧不慢的节奏中得以舒展,发展到两人第一次在帐篷的那一晚,我承认初次看到还是有点难以接受,太快了点吧。后来才知道我的惊讶都是缘于电影版本没选对。第一次看的是是最后一句翻译为"JACK,你怎么能离开”的那个版本,电影里很多台词看来都牵强地没有什么联系,后来求知欲让我看完碟去网上一搜索,才知道有人有跟我一样的困惑。再次找到另一个台词翻译版本的再次看了一遍,很多疑团就此揭开。

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在帐篷那一晚之前早就有了很多铺垫,JACK在第一次见到ENNIS的时就早以对他一见钟情,要不然不会通过后视镜偷窥,也不会突然剃起胡子,也不会在洗衣服时,先洗ENNIS的再洗自己的,如果把其中一个换作异性来想,那看待这种感情的发展就再自然不过了。 只不过,从始至终,总是JACK一个人在主动,在争取。我们不能怀疑ENNIS对JACK的爱,但那种爱实在过于隐忍。或者应该说,JACK更率真,更感性,更理想主义,而ENNIS更理性,更冷静,更现实主义,这也为两个人的结局埋下了种子。JACK最后的死,在我看来是一种解脱,因为他实在爱的太苦,就像最后一次与ENNIS分别时,他无奈的说,“时间永远不够,永远不够”。其实,他也知道时间是可以够的,他们是可以有未来的,问题在于他爱的那个人不愿意、不敢为了这样的感情付出太多的时间。

责任和自由,到底应该如何取舍,这是很多电影试图展现的问题。例如《廊桥遗梦》,女主人翁本可以选择一种她向往已久的全新生活,但最后她还是选择留在那个每天充斥着琐碎和无趣的家,继续履行着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只是在她死后,让儿女把自己留在了廊桥。在遗愿里她说,“我生前属于这个家,但愿我死后能属于自己”。而在本片里,JACK更倾向自由,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ENNIS却总是在左右徘徊,逃避,他并不能勇敢面对内心那个真实的自己,尽管他也结婚生子,试图过正常人的生活,最后离婚后也去找过其他女人,但他的生活却依然是不尽如意,甚至他要通过暴力来发泄他的矛盾和痛苦。毫不夸张地说,他没有得到自由,也没尽到责任。相反,JACK活得更真实,他甚至想要跟妻子离婚,回到那个在他口中“威士忌奔流不息”的断臂山,找人一起去经营牧场,这也是他在ENNIS一再拒绝跟他长相厮守之后的无奈之举。
这与那个总是说自己要工作、要挣钱、要忙这个忙那个的ENNIS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加剧了JACK的痛苦。

但,也正是由于ENNIS这种看似要摧毁感情的隐忍和克制,才有了电影的最后一幕的力量。当他送走前来告诉他结婚喜讯的女儿,打开衣柜再次看到那张断臂山的彩色照片,镜头锁定在他眼中的泪光,从他口中轻声说出了那句“Jack,i
swear”,一种难以名状的悲怆感油然而生。
还有一个细节,ENNIS从JACK家看到他们当时在断臂山打斗时留有血迹的衬衫和牛仔衣时,是JACK的衣服在外面,ENNIS的衣服在里面,最后一幕,我们却看到了是ENNIS的衬衫套在了JACK的牛仔衣的外面。或许到了这个时候,独自一人的ENNIS才终于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内心,明白他一直想躲避的,才是他此生唯一拥有的;最想忘记的,却早已与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
只是这句誓言,来得太晚。只有这曾经相爱的凭证,陪他度过孤独的余生。
或许,在我们每个人心上,也有一座断臂山,一座廊桥,亦或是一段罗马假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