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当已经87岁的孟烦了在禅达的大街小巷里行走,当垂垂老已的他在身边仿佛见到了当年的弟兄,还有深爱过的女人,当心里依然涌动着的热情——“南天门,我的父亲”,还是不禁让人唏嘘。
这是《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结尾,也是整部片中少有的柔情。
这是一部带有强烈个人色彩,强烈颠覆以往中国战争片的作品。当看完《潜伏》后,在黄健翔的博客里,看到他写跟《潜伏》相比,自己更喜爱这部片时,我还好奇在今年还有什么国产片比《潜伏》更精彩。直到今天将整整43集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看完,终于明白,他爱上的不是剧情,他定是爱上了剧中颠覆传统的疯言疯语,切嘶底里,爱上了那群纯爷们的形象,爱上了这个时代呼唤纯粹男性力量的图腾。
一个少见的最邪乎、神经质、疯狂到偏执的团长,一个看透世事的嬉皮士,文弱却坚定的书生式战士、伤口藏在心里溃烂而死的兽医、笑容温暖人心的“湖南仔”……剧中的每一个人心中都蕴藏着一股能量,等待爆发。
厌倦了中国传统战争片里的“一本正经”,厌倦了剧中着力刻画的政治理想、人生信仰明确的“口号式”人物,厌倦了正邪分明、目的明确的情节设计。《团长》在这一点上已是突破,那些看似混乱的场面,那些被有些观众视为闹剧的片段,还有不段跳出的烦啦那些耐人琢磨的记忆独白,都成就了这部战争片的独特标志。
更显而易见的突破,这是少有的正面描写国民党远征军的作品。
应该感谢现在这个“略为”开放的年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