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0日零点,《赤壁》公映的发令枪一响,好奇的看客们都耐不住寂寞,早早排队去买票。而作为寿星的我也是期待了好久,能在生日这一天在影院里一睹群星云集的风采.到底八千五百万美元可以拍成一个什么样的电影,它究竟是集万千宠爱,还是万劫不复,一切只有看过才知道.
2个半小时的时间不算长,当然是对一部精彩的电影来说,可《赤壁》对我来说却感觉冗长了,这是个不太好的感觉,看到最后,我居然有了一个疑问:这究竟是个中国导演拍的吗?
吴宇森的《赤壁》是借着华语片的“壳”奔向好莱坞而去的,,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用“特效”为电影加分,再加上吴宇森一贯推崇的"暴力美学",自然是让武戏气盖山河.但在这喧嚣的武戏,留下的却是一个虚空的"壳",观众似乎就在等待众明星的轮番上场,点到为止后再退居幕后,导演想表现的东西实在太多,充斥着太多跟故事主心骨架构没有太大关联的,甚至有些蹩脚的情节,削弱整个故事的张力.


对于三国故事,人物,甚至里面传达的精神,文化,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不排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三国,但至少应该考虑一个问题,为何吴宇森的《赤壁》根本不能让他的观众屏神静气地看完,而是频发笑点.周瑜跟诸葛亮的对话,"天气那么冷,你还拿把扇子扇什么?"诸葛亮的一句"我需要冷静",还有后来诸葛亮一边对着鸽子扇他的鹅毛扇一边回答周瑜:他们刚洗完澡,我给他们吹干。周瑜:你不怕他们着凉?台词之现代,不知让我该说什么好,孙尚香的"天下兴亡,匹女有责"更是编剧自作聪明的颠倒历史,以及文言知识的"杰作".
最厉害的还是这两句:周瑜来到刘备军中,对刘备说,“我有一个梦想,我想也是大家的梦想,我们要团结起来,一条心。”
周瑜和诸葛亮打败了曹军的一次进攻,说:“我们仓促结盟,但是我们众志成城。”
让我想起了奥运以及前段时间的抗震救灾,原来,电影也跟新闻一样,讲究时效性的.
诸如此类的情节还有:刘备情迷孙尚香结果被点了穴道、小乔为马接生等等.我相信,吴宇森肯定不是要拍一部喜剧片,如果不是,那拍这些究竟又是何意义?

《赤壁》既不够浪漫也不够写实,关羽的喜欢耍花枪、摆pose,张飞的练大字,也许,这是吴宇森做了巨大努力的地方,让这部中国历史的英雄故事,尽可能地让国外的观众明白,而这个煞费苦心呈现的“世界的三国”,对于中国本土观众却是毫无意义,相反,也会因此而当作笑柄.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同样一部有很多笑柄的电影------<功夫熊猫>,当时我惊讶,外国人能拍出这样一部让我备感亲切的电影,中国的功夫,中国的元素,中国的幽默,难怪很多人看了之后发出感叹:为什么中国人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外国人拍的<功夫熊猫>很中国,而现在看了<赤壁>,会有点讽刺,"为什么中国人拍出这样的电影?"也许,只能做一句话来安慰自己: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每一个导演都胸怀万丈,要给世界讲述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可究竟因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只有借用<赤壁>里的一句话----------"我们都需要冷静一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