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了好久,终于在刚刚去影院看了<太阳照常升起>.朋友都说我那么想看这部电影,怎么都要下档了才去看,哎,一言难尽,好事多磨啊
要不是我没有多余的银子,要不是某人不想看难懂的电影,要不是某人只能星期二电影半价的时候请我,要不是某人要赶着准备第二天的公开课,要不是某"上帝"家又添新丁,某"上帝"要赶去朝贺,要不是我不想再一个人看电影了,我是不会等到现在的.
在看电影之前,我拒绝听到,看到一切跟这个电影有关的信息,忍的实在是太辛苦了,今天终于可以释怀了,等待有多长,幸福就有多大.
影院里的人很少,等我静静看完电影后,只想说一句"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虚无的."
的确,朋友看完后依然一片茫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说这部戏看不懂,当然,我也不能肯定的说我是真的很懂了,我才看了一次而已,真正经典的作品是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领悟的,.
照我对整部戏的理解,这是个残忍的故事,但姜文却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用一种荒诞的,魔幻的,甚至略带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了,加上中间运用了种种元素,直叙,倒叙,插叙,象征,悬念、多角度、多线索、时空交错、超现实等等,所以容易把人搞晕.先姑且不谈技巧和手法,就是对剧情的解读,相信很多人也不尽相同,我想,这正是姜文想要达到的目的,电影不过就是刺激了观众的想象力,把每个人的储备、精力、人生观,世界观都调动起来了。
我的想象:故事其实讲的是一个男人撒了一个谎,甩了一个怀上自己孩子的女人,同一天这个男的与另一个女人结婚了。多年后,这个男的亲手击毙了自己的儿子,因为儿子和现任老婆偷情,而这个男的并不知道自己亲手击毙了的人,是自己的儿子。
不知道<太阳照常升起>的剧本是否从古希腊神话里得到了一些灵感,因为在古希腊神话里,也大量存在着类似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父杀子”、“子杀母”的情节.俄狄浦斯的误杀亲父或娶母为妻的情节跟<太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电影里的那些人性里的本能的强烈欲望的表达,也带有些许西方电影磅礴凶猛的色彩.
首先一开篇,姜文就给人下了一济猛药,这是姜文惯常采用的风格,一来就要耍狠的.周韵一出场就在常人世界里是个很明显的疯子,她总是用一种极端怪诞的方式在重新解构这个世界,抱羊上树,只为颠覆"羊不可上树"的俗语,踏草皮渡水,只为证明"狼赶不上我",收集白卵石,只为修"白宫"……看似疯癫的状态让人忍俊不止,而一直挂在嘴里的"阿辽沙"成为了最大的悬念.(但我认为,周韵的演出是个败笔,相反房祖名的演出让人惊喜)
而后她没有前兆的离奇失踪,一直到最后一节"梦"中才可见端倪.
时间倒退到1958年,被甩的女人周韵只听说自己男人死了,挺着个大肚子骑着骆驼去认领遗物,但接受不了自己男人已死的说法,她宁愿相信他只是去找了其他女人,她宁愿相信男人背叛她也不愿相信他死。
后来周韵生下儿子,回到她男人的家乡,每天在树上等一个无望的奇迹。她带羊带猫上树,背诗,找鹅卵石为儿子起“白宫”,都只是为封闭自己,但为什么突然有一天,周韵突然穿上男人的军装,说不打房祖民了,不疯了,并在房祖名去接下放到这里的姜文和孔唯时离奇消失?她在让房祖名去接人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正常和冷静.
那一段,姜文夫妇到了乡下,两件事有什么联系吗?
我的理解是,直到一天她上树时居然看到她的男人回来家乡了,而他身边的老婆居然就是十八年前和自己骑骆驼在戈壁同行的孔维,想起当时孔维同行时她说的话,一切恍然大悟.而自己十八年痴心的守候不过是一场虚幻,于是周韵死心了,崩溃了,决定消失。
电影里似乎并没出现周韵看到姜文的镜头,但之前电影就有铺垫,周韵喜欢爬树打量远方,有可能在每天上树观望中,周韵远远的看到了他们,所以周韵突然不疯了.当一个精神残疾的人在突然遭受重创时是会突然认清现实,而清醒和觉悟的,但这样的真实却是让人崩溃的.
还有一些小细节也能作出此推断,姜文回到乡下,孔维问他:陌生吗?姜文答:陌生。试想如果我们去一个真正陌生的地方是不会有这番对话的,只有曾经非常熟悉的地方,事隔多年,故地重游时候才会有此感慨。
电影的最后一部分虽然是倒叙十八年前的事,但我认为,那却是整部戏的高
潮,挺着大肚子的周韵踏上回家的火车,而在铁道的另一边的戈壁滩上,众人为庆姜文和孔唯新婚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镜头一直在两处场景间不停变换,火车上的黑暗与戈壁上的篝火通明形成了强烈对比,让人感到刺骨的悲凉.
似乎两个女人的命运在戈壁的那个分叉口就已经决定了.孔唯走向了戈壁的"尽头",迎向了他爱的男人,而周韵却走向了戈壁的"非尽头",等待她的将是无尽头的痛苦的人生.
随着火车呼啸而起的燃火帐篷,似乎就意味接下来火热动荡20年吧,也意味着火燃烧一样的生命吧.
在黑暗和绝望中,将要生产的周韵想要在飞驰的火车上将自己的孩子遗弃,可是火车突然却停下了.在花团锦簇的火车铁轨上,在欢欣雀跃的奔跑中,新诞生的孩儿与新生的太阳,似乎又让痛苦中的周韵重新看到了希望.
"阿疗沙,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他一笑天就亮了."
看着周韵抱着孩儿微笑着在火车顶上冲着初升的太阳声嘶力竭的一遍遍呼喊,我第一次有了想流泪的冲动.又是生命的一个轮回,又意味着新的可能性.在新的生命诞生和新的太阳升起时候,所有的痛苦都会变的异常渺小,只有生命,生命才是最伟大的.对于“疯妈”来说,就是心中保持着对爱情的执着,对生命的尊重,坚强的把孩子抚养成人,"疯妈"才是这部戏里最坚韧和最纯净的人,但在那个年代,也注定了她是最不幸的人.
跟<阳光灿烂的日子>相似的是,姜文一如即往用很兴奋的感受讲述那个发生在灰色年代的故事,充满荒诞感,但有时含着泪的微笑比失声痛哭更叫人心酸。
片名取自《
圣经》旧约:
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
”